家有父母
文|洛颖雪 图|洛颖雪
原图昵图网“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听着熟悉的旋律,听着刘和刚那深情动听的歌声,撩起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刚过七十大寿的父亲,脸上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以前挺拔的身子也已经微微弯曲,强有力的双手已经枯瘦。
想起小时候,鞋子坏了,母亲总会拿来一根绳子来丈量鞋底,然后交给父亲,父亲总会在晚饭前带回一双漂亮的新鞋子。
记得有一次生病,肚子疼的厉害,天还没亮,父亲就背着我走到离家颇远的另一个村庄,搭乘三轮车去城里看病。那一次我躺好多天,是你和母亲不分昼夜的照顾我。
当我放学遇到大风大雨时候,是你冒雨跑来送伞,每当我想吃什么的时候,你总会跑去帮我买来。
我一直认为那个时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渴了饿了,有人端茶送饭;热了冷了,有人宽衣送衣;累了困了,有人铺床盖被。
那个时候,我是少年不知愁,整日里无忧无虑的和小朋友玩耍,面对你们给予的爱,我一一照单全收,却没有说过一声谢谢。
那个时候,我是非常任性叛逆,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专家的话才是真理,父母的话全是老古董,无法沟通。我要么顶嘴,要么无视,或者当面认错,转头就丢到耳后,随风飘散。
当我长大了,当我背起行囊远行,心儿就如同小鸟出笼,鱼儿入水一样,只是外面的天地广阔了,人心却复杂了。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让人目不暇接,短短几年间,事业有起有落,但是却没有把自己的魄力练出来,反倒是在屡屡碰壁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己往龟壳里缩。
那时候唯一庆幸的事,我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后来,我结束了一个人的旅程,结婚生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家。
为人父母之后,方知父母的不容易,看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当年的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
当孩子上学后,我心里总在想,当年的父母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远远地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时光匆匆,转眼父母都已两鬓发白,眼皮微垂,而我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回想这么多年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外公去世的那段时间。
外公去世的当天早上,我正好去那边菜市场买菜,原本打算买完菜就回家的我,突然心血来潮,跑到了外婆家。
当天外公躺在椅子上嘱咐我,让母亲回家去看看,他说他已经半只脚埋在土里,走不动了。
母亲那段时间正好去外面办事没在家,所以,外公的话并没有带到,以为晚两天不要紧,谁知晚上七点不到就接到电话,外公送去市中心医院抢救了。
直到第二天一早父亲回来才知道,外公半夜十二点就去了。说来这事也算是一场医疗事故,外公已经九十高龄了,身体不舒服就让他侄子带去卫生院挂水,哪里想不到两分钟就不对劲了,送的市中心医院也没救回来。
这事成了母亲心中最深的遗憾,之后没几年外婆也去,母亲直说,父母不在了,娘家也就只剩下过年走亲戚了。
这两件事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父母风烛残年,来日可数的时候,作为子女没能尽孝,更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懊悔与痛苦是别人没法想象的。
身为女儿的我,以后会不会后悔我不知道,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抽出时间,带着儿子去娘家坐坐,陪父母吃顿饭,倾听他们的唠嗑,说说最近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父母在,那里就是家,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父母不在,那里就不是家,兄弟姐妹感情好就是亲戚,感情不好就是陌生人。”
对这话我不置可否,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写到最后,突然心有所想,当我也变老了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子女的一个电话开心不已?会不会因为子女说晚上回家吃饭,就高兴地一大早跑去卖菜,然后张罗一大桌子菜?会不会因为子女忙,没时间回家而失望?
齐悦梦想社群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