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华史美文集萃经典散文

《<资治通鉴>研读》259:汉纪(四十三)

2025-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河歌者


《<资治通鉴>研读》259:            汉纪(四十三)


左雄

132年春正月乙巳日,汉顺帝封贵人梁氏为皇后。

京师洛阳干旱。

三月,扬州六郡的妖贼章河等人劫掠四十九县,杀伤县中的长吏。

庚寅日,汉顺帝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阳嘉元年,

夏四月,汉顺帝加封梁商位置为特进,不久封为执金吾。

这年冬天,耿晔派遣乌桓戎末魔等人劫掠鲜卑人,俘获很多返回。鲜卑人又进犯辽东属国,耿晔移兵屯驻辽东无虑城防御。

尚书令左雄上书说:“当年孝宣皇帝认为官吏经常变更,对治理地方不利。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留任,对百姓推行教化,才能取得好的治理成效。官员有政绩,马上发布玺书予以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朝中公卿缺位也会从有政绩的官员中选拔。当时的官员大多称职,对于所处位置比较安心。汉代良吏以孝宣皇帝时期最多。现在对掌管百里之城的官员,平时升迁免职没有常规,都只顾及眼前利益,没有人愿意做长久打算,把杀害无辜作为威风,把聚敛钱财作为贤能,把律己安民作为劣弱,把奉公守法作为不化。遭受髡钳这样的杀戮,只因睚眦一样的恩怨;覆尸亡命的祸端,只形成于一时喜怒,官吏视百姓如寇仇,百姓视税赋如豺虎。各级监察官员形同虚设,彼此间狼狈为奸,看到非法行为不检举,听到恶行也不纠察。朝廷了解地方治理,仅凭驿站传递信息,政务仅是督促征缴赋税,都想在十天半月中获得成绩。所谓的良吏并不具备德行,所谓的功绩都没有实据,弄虚作假的获得赞誉,奉公守法的反遭诋毁。有的因犯罪逃跑博取隐居的美名,有的看人颜色行事也能取得功名。州郡中不能尽职守责,竞相征辟招聘,无形之徒迅速提升,超级升职。有的官吏犯罪拒不认罪,逃亡躲避惩罚,一旦遇到天下大赦马上行贿,很快洗清原来的罪责。天下贤愚不分,朱紫同色,所以才使得奸吏猖獗,随意离职,朝廷封官授职就像流水,缺编的官员达到百数。乡间的小吏俸禄微薄,肩负的责任重大,使用的车马衣服都要向百姓索取。清廉者只自己够用就满足了,贪婪者借机损公肥私,横征暴敛之事不绝于耳,被免职的官员送往迎来,花费巨大,损害政治,烦劳百姓。百姓的和气还未融洽,上天降灾接踵而至,其问题就出在这里。愚臣认为,郡守、国相、县长、县吏,如果能够恪尽职守,施恩惠于民,政绩卓著,就可以增加官位俸禄。朝廷不要随意调换官员,除非为父母服孝的大事,不得轻率离任。对不能遵守法令和不谨奉职守的,要给予禁锢,不得再出仕为官,即使有大赦令也不能赦免。一旦遭到弹劾,官员畏罪潜逃的,要把其家属流放,以儆效尤。基层官员要选用亲民的儒生,让有清白操守者担任,减免赋税和人口税。增加官员的俸禄,官员任职期满,州宰、郡府要及时举荐。这样一来,作威作福的不良官员,就不敢再为所欲为,奸诈虚伪之徒则会仕途断绝。官员免职送往迎来的花费及徭役,也会相应减少。让遵循义理治民的官员向民众推行教化,天下百姓就能各得其所了。”

汉顺帝被左雄的话感动,一再下令官吏考察真假,审慎施行,并下诏令让有关部门考察官吏政绩,详细施行,只是因为宦官专权,始终未能推行。

左雄又上书说:“孔子说‘四十不惑’,《礼记》中说‘强仕’,臣请求今后凡是不满四十岁被举荐为孝廉的,不得再察举封官,都要先到公府中报到。儒生考试经书,文吏考试文章和奏书,先在端门中实习,以观察其潜能,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其是否能促进风俗和美。有不按照条件举荐的,按照法律治罪。对那些有特殊才华和才干的,不受年龄限制。”

汉顺帝采纳其建议。胡广、郭虔、史敞等人上书反驳说:“选举制度要因才而定,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陈平六次献上出奇的计策,这些肯定不是出自于经学;子产和宴子的出色政绩,并非是来源于奏章之中;甘罗、子奇担任重要职务时年龄很小,终军、贾谊文采斐然,也是在年轻时功成名就。前世以来,实行的贡举制度,从来没有大的改革。现在,臣来说一句话,改革旧的制度,其利害还没有分明,但已经遭到众人怀疑,这属于矫枉过正,大的方针决策改变,不去寻访尚书台和有关部门,也不去找卿士们谋划商议。如果照此颁布下去执行,一旦出现异议,如同不执行就会使朝廷失掉威信,赞同则使朝廷失掉正确决策。愚臣认为可以先向百官宣示,参考其意见异同,然后再权衡斟酌利弊,最后折衷确定。”

汉顺帝不听。

辛卯日,汉顺帝初次下达诏令说:“各郡国举荐孝廉,年龄限制在四十岁以上,儒生精通章句、文吏能写奏笺,才可以入选;其中有真才实学,像颜渊、子奇一样的人物,不拘泥于年龄。”

很久之后,广陵举荐的孝廉叫做徐淑,在年龄未满四十岁时被举荐,台府郎官心中怀疑进行诘责。徐淑回答说:“诏书中‘有如颜回、子奇之才,不拘泥于年龄’,所以本郡中推荐臣充任人选。”郎官无言答对。

左雄诘责徐淑说:“当年颜回闻一知十,徐孝廉闻一知几呢?”徐淑无法回答,于是被遣返退回原郡。郡守受牵连被免职。

袁宏论曰:谋划事情订立制度,用于当世治理,肯定首先要可以操作。古代四十岁出仕做官,并非是说必须要到四十岁的年龄,而是认为这正是身体强壮的阶段,具备体力精力,能多为百姓做事。何况颜渊、子奇是旷代罕见的人才,用这个来作为标准,难道不也太偏颇了吗!但是左雄正直精明,能够审核真伪,坚决予以实行。不久之后,胡广出京担任济阴太守,与各郡守十多人都因错误举荐被罢免废黜;只有汝南人陈蕃、颍川人李膺、下邳人陈球等三十多人得以封为郎中。从此牧、守畏惧战栗,不再敢轻易举荐。一直到永嘉年间,察选清平,举荐的大多是贤士。

闰月庚子日,恭陵百丈庑发生火灾。

汉顺帝听说北海人郎顗精通阴阳之学,133年春正月,汉顺帝诏令公车府征召郎顗,向他询问有关灾异的情况。郎顗上奏章说:“三公对上应对台阶,对下等同元首。政治失掉大道,那么寒阴就违反季节。现在在位的三公,竞相谋取高位,只图享受累钟的俸禄,忘掉了天下的忧愁。他们平时悠然自得,闲散自在,一旦因灾异被策文免职,就猫在家中装病,在受到赏赐后,就立即又起身办公了。为什么病来得这么容易,去的也这么快呢?用这种办法来消除灾异,达到天下太平,怎么能做到呢?现在选举牧守,委任三府,长吏选用不良,往往归咎于州郡,州郡有了过失,怎么能不去追责选举者呢?陛下对这些察举不实的人给予优厚待遇,以至于从下到上怠慢政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所谓的‘大网疏、小网密’。三公并非是臣的仇人,臣也并非是狂夫胡说,只所以发愤忘食,恳切劝谏不止,确实是想让朝廷建立太平,至死也不敢有所悔恨。”

郎顗借机奏报应当做的七件事情说:“一、园陵发生火灾,应当思念百姓辛劳,裁撤掉修缮宫室的劳役;二、立春前后反常温暖对应节气,应当采纳良臣,以协助圣王实现教化;三、今年属于少阳的年岁,春天应当干旱,夏天肯定发生大水,应当遵守以前制度,严守节约;四、去年八月,荧惑经过与鬼星向东进入轩辕星,应当精简放出宫女,任意让其婚嫁;五、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已丑夜,有股白气从西方天苑星直奔左足星,进入玉井星中,这将会有羌寇叛乱进犯的祸患,应当预先宣告各郡,让他们加强防备;六、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有白虹贯日,应当诏令中外的官司审讯,应当都安排在立秋后进行;七、汉朝建立以来共计三百三十九年,已经超过了三个周期,应趁这个时机,剔除法令,改革官名称号、舆服器械。圣明的君主应该顺应天心,就像由春入夏,大的方面要脱去青色衣服,改穿绛色衣服。自从孝文皇帝减轻刑罚,已经三百年了,那些微小的禁令,已渐渐积少成多。圣明君王的法令,犹如长江和黄河,应该使百姓容易避开,从而不能冒犯。”

二月,郎顗又上书推荐黄琼、李固,认为应该加以提拔重用。他又说道:“从冬天到春天,一直没有降雨,多次刮起西风,反逆时节。朝廷为此劳心费力,多方祈祷,祭祀山川,暴龙却已经迁徙。臣听说皇天感动万物,不受虚伪所动,其灾变对应人,关键在于责己。如果雨能请来降临,大雨也可攘止,那就年岁没有差距,太下太平可待了。但实际却灾害不息,可见祸患并不在于祈祷。”

书信奏报后,汉顺帝特别诏令封郎顗为郎中,他推辞有病不上任。

三月,使匈奴中郎将赵稠派遣从事,率领南匈奴军兵出塞进攻鲜卑,把其打得大败。

当初,汉顺帝被废为济阴王,乳母宋娥参与谋划拥立他继位,汉顺帝封宋娥为山阳君,还封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

尚书令左雄呈上密封的奏报说:“高祖皇帝有约定,不是刘氏不能封王,不是有功不能封侯。孝安皇帝加封江京和王圣等人后,马上招致地震灾异发生。永建二年,在加封谋划拥立陛下继位的有功之臣时,又发生了日食变异。那些了解数术的士人,都把过失归咎于封爵。现在青州饥馑空虚,盗贼还未平息,确实不应当追报小恩小惠,从而亏失国家大典。”

汉顺帝不听。

左雄又劝谏说:“臣听说君主无不喜欢忠诚正直之人,厌恶阿谀进谗言的奸臣,但是历代的祸患,大臣无不因为忠诚正直而获罪,阿谀进谗言的却蒙受宠幸。大概听取忠诚之言难,听从阿谀之言易。受到刑罚判罪,是人情中所害怕的;富贵宠幸,是人情中想要得到的,所以时代风俗中尽忠耿直的少,而阿谀奉承的多。现在君主听到的大多是赞美之辞,很少能了解自己的过失,因执迷不悟而导致国家危亡。臣看到陛下的诏书,念及阿姆对陛下的旧德宿恩,所以才特别赏赐显贵。按照尚书府的惯例,并没有乳母封受爵位食邑的制度,只有先帝时期的阿姆王圣封为野王君。王圣造谣生势,用谗言制造朝廷的废立祸端,活着受到天下人咒骂,死掉海内人全都欢悦。夏桀和殷纣身为天子,但那些庸俗的普通人都羞与和他们相比,是因为他们做事无义。伯夷和叔齐身份卑贱,但王侯却争相和他们为伍,是因为他们具备大德。现在,阿姆躬行俭朴,以身垂范,朝中百官和普通百姓无不仰望。她一旦与王圣一样受到封赏,臣担心会违背阿母的初衷,对阿姆的形象有损。愚臣认为,人的所思所想,其道理并无不同,古今一样。官吏百姓仍然担心有王圣倾覆之祸,就像累卵叠加,经常担心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担忧之心还未曾缓解,恐惧之言已经不绝于口。臣恳请陛下,按照此前的廷议,每年拿出一千万钱奉养阿母,对内足以表达感恩之心;对外不使官吏百姓有所猜疑。梁冀受封为列侯,并非当务之急,应该在灾异消除后,再选择合适时机决定。”

于是梁冀的父亲梁商交还了梁冀的封邑,先后上书十多次,汉顺帝这才答应。

宋娥

黄其军

      作于2025年5月27日(古历乙巳年五月初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258

《<资治通鉴>研读》257

《<资治通鉴>研读》256

《<资治通鉴>研读》255

《<资治通鉴>研读》25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