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中的巨人,而不是巨婴
十几年前有一本书叫《唤醒心中的巨人(Awakening the Giant Within)》,作者是安东尼罗宾。这里面讲了许多自我成长的方法,我最早是在听英文磁带的时候,知道这本书的。而这本书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标题:唤醒心中的巨人。
这句话的意思很有趣,你心中是有一个巨人在的,只是没有醒,于是你需要唤醒。那什么是巨人呢?就是高于自己当前力量的东西,比如你的信念、积极、行动以及一整套可以让你的行为与现状发生改变的系统。而这些力量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内在的,在心中的。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巨人之前是沉睡的,于是我们消沉、无力、不担当、害怕、迷茫、焦虑。但是这没关系,通过一定的学习,我们唤醒这个巨人,从心中获得力量,于是改变就能发生。
注意,这个隐喻是很有趣的。巨人沉睡在心中,你需要的不是外在的巨人,你只是需要一些唤醒的帮助,让心中的巨人醒来。所以别人对你的帮助,就是一些唤醒的引导,而具体唤醒的工作,是要你自己来做的。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说的,成长需要涌现,需要从头脑里生长中理念,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纯粹依赖外界。外界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外界不是唯一的、主要的。
一个不能做到长期读书的人,开始能够持续看得进大部头,而且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这是需要力量的,而背后往往是有唤醒的。要么就是求知的欲望,要么就是对自我的探寻,要么就是找到了新的生活正循环。这就是在慢慢唤醒心中的巨人,而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如果你喊过别人起床的时候就会知道,会有起床气的存在!战胜了起床气,醒来的才是真巨人,战胜不了起床气,你叫醒的可能是个巨婴。
巨婴就像把一个积木熊玩具放大10倍。婴儿作为人类的幼崽,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管,婴儿通过情绪的表达,主要是啼哭,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把这种行为模式放大10倍,就是一个成年人拥有像婴儿般的行为模式。
成年人本来应该通过理性沟通表达诉求,但是巨婴却通过情绪发泄来表达自己的重要性。毕竟,婴儿只要一哭,就全家总动员,这种调动资源的能力,真是太厉害了。巨婴也希望这样,只要自己一闹,就重回大唐盛世。
成年人对于自己没有做到的地方,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下次改进,但是巨婴却通过责怪他人照顾不周来推卸自己的责任。的确,婴儿自己大小便无法自理,只能就地立刻马上解决。如果婴儿的身子搞脏了,不开心了,那就是因为大人没有及时更换止尿布。
每个人心中会有一个巨人,也会有一枚巨婴。巨婴代表我们从小长大的经历的投射,而巨人代表我们成长发展的远方的期许。
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表现得像巨人,这个时候我们有勇气、敢担当、不怕苦、不怕累,能成事,能出活。
我们也总会在某些时刻,表现得像巨婴,这时候,我们需要哄,需要情绪价值,不需要真相,只需要开心。
唤醒巨人,不要唤醒巨婴。唤醒的是我们的担当、责任、发展、进步;唤醒的不要是哭泣、无力、推卸、闹腾。
巨婴是很有破坏力的。要理解巨婴的行为,我们只要把婴儿的行为,加在一个成人身上,就可以理解了;或者你把一个婴儿的身体,放大十倍,这个画面,就很美了。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一点都不累,但是却可以让大人整夜无法入睡。
婴儿不具备行为能力,巨婴也没有。所以巨婴是可以不要有契约精神,可以随时翻脸的,只要巨婴不开心,就可以从晴天到雨天。
一个巨婴其实不可怕,哪怕是伺候也能给伺候好了。怕就怕在互联网把巨婴给联网了,形成了协同效应。你就想象自己是站在了婴儿房,房间里此起彼伏的婴儿哭啼声,婴儿的哭声是可以相互激发的,形成协同场域。于是你以为都是可爱的娃娃,但是你定睛一看,全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头,穿着尿不湿,在摇篮里翻滚,于是画面就不敢看了。
一个好的社群是一定不能和巨婴共存的。一方面在准入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巨婴成份较多的人加入,采用克制型或者劝退型文案以及价格门槛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
因为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内心仍然会有巨婴沉睡,难免吵到了内心的巨婴,这时候,要做好巨人唤醒的工作,让巨人来照顾好巨婴,就像史泰龙怀里抱一个一米八的婴儿。
其实成年人每天面对工作、家庭、生活的种种事情,很容易血压升高、情绪失控的,这时候就会很像巨婴,突然崩溃哭了起来。巨婴就像疫情一样会传染,看到巨婴被唤醒,首先要隔离,防止情绪传染。其次要做好同理心的工作,也称为“顺毛”,这也被称为哄。哄的意思就是哄着巨婴睡着,然后再把内心的巨人给唤醒。
当巨婴感到情绪得到缓解、内心获得理解、获得了充沛的情绪价值、进而身心舒畅以后,就会慢慢回归熟睡,这时候,再把内心的巨人唤醒。让巨人看好内心的巨婴。
一枚巨婴的破坏力可以敌得过十条丧尸,这是失控的力量。而能驾驭得住这枚巨婴的,也只有唤醒心中的巨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