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常有之,理解当惜之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南小炒

        记得许多年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办公室同事无意中聊到总行W行长该退休了,于是有位老师就和我开玩笑,说:“小同志,努力呀!W行长退了休,争取去接班呀!”。我当然不会当真,也跟着大家开怀大笑。谁知我们行长猛地推门进来,目光充满怒气的盯着我说:“我老了是会退休,可是,接班轮不到你!”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顿时冻结了,因为这位行长恰好也姓W。

        这不是笑话,从那天开始,我就被X行长另眼看待了……就像很多书里或电影里的情节一样,旁观者看的明白,故事里的人有嘴都说不清。误解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使理解变的遥不可及。

  

误解常有之,理解当惜之

      关于理解,许多话很有意思,比如“将心比心”,再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二句就完全贬义了。其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就是“将心比心”的具体化吗?为什么变得如此难以接受呢?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会如何?小人之心量不出君子之腹,那么君子之心能量出小人之腹吗?一个人如果想理解别人,只能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与这个人是小人还是君子无关。正如人们只能用已知去了解未知一样,人不能用别人的脑去想,不能用别人的眼去看,人都被自己所限制,即使君子也不例外。

        人与人唯一普遍相同的,只是生理的需求。比如,饿时想吃,困时想睡,累了想休息,冷了渴望温暖……但仅此而已。有的人为了生存,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而有的人,可能只为了保住一点点东西,不惜放弃生命,比如尊严,比如信念。他们的心又如何比较衡量,能彼此理解吗?

   理解,受人心善恶的限制。

        在《笑傲江湖》中,宁中则和岳不群是一起长大的师兄妹,也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应该相知很深了吧?当岳不群收留林平之时,宁中则善良的理解为,这是丈夫救难扶弱的君子风范,当她从小带大的、儿子般的令狐冲一次次被岳不群设计陷害时,她以为是爱徒心切,恨铁不成钢。正是因为她每每“将心比心“”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致使她被自己的心所蒙蔽,看不到事实的真相。直到伪装揭去,她都不能明白丈夫阴险毒辣到何种程度。

        正如光明无法丈量黑暗,同样岳不群以他那颗争夺天下第一的野心,也无法理解令狐冲、方证大师、冲虚道长。在他看来,不是征服别人就是被别人征服,杀戮只是征服的手段,谁强了都会称霸。显然这张丑恶的镜子,照不出美丽的心,以证明黑暗也同样无法丈量光明。

        类似的例子还有《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在他眼里天下无贼,为什么要防贼呢?他无法理解好心人的提醒和帮助。正如何振梁老先生曾说过的“好人永远不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永远不知道好人有多好。”这种人有孩子般的纯洁,这颗透明的水晶心无比高贵令人珍惜,也最易受伤害。它其实是无法丈量任何一颗心的,只能用来感动、感化有良知的心。所以,古往今来,从来不是最善良的人来惩恶扬善,因为他没有这种能力。

  理解,受个人情感的限制。

      我有位三十多年的好友,几年前她的侄媳死于癌症,死时很年轻,孩子很小。好友叙述时说:“她们家在婚前就知道她得了病,只是隐瞒不说,所以发现时已经扩散了。”。

        “如果谈恋爱时,她就说了…..”我们两个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个假设,但接下去却完全不同。她说的是:“我们就可以及时治疗了。”我说的是:“也许就不一定结婚了。”我相信我们说出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但这让我深深的惭愧,我看见我的内心不如朋友更善良、纯洁。同样我也明白,我没有她对侄媳的那份感情。我是理性的,可能还有点自私。她是感性的,她的感情和善良指引了她。我不知道朋友会怎样看我,我却又一次看到了,人心不能假设。

  理解,受身份处境的限制。

      比如,曹操危难中投宿在吕伯奢家,吕伯奢欲杀猪款待,曹操误以为对方要杀自己,先下手为强。这固然表现了曹操的多疑和残忍,更因为他作为通缉犯深深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试想一下,如果若以丞相身份大摇大摆的来拜访,他会对吕伯奢有这么多猜忌和误解吗?

  理解,受贫富差距的限制。

        这是个史书记载的故事。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很不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理解,受年龄经历的限制。

      前不久我的美篇《关于“孝”的困惑与焦虑》收到不少点评,明显的看出评论者的代沟。年轻人很难理解,他们还没有经历的一些事情。

  其实人与人彼此理解的障碍,远不止这些……富人不知穷人的苦,清官不理解贪官的贪,少年不识中年的愁,健康人不懂病人的痛,丑女不解美女的骄傲……人不能摆脱本位,就不可能真正客观。

  在工作中我们还会说类似的话,比如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等等。其实说着容易,做却未必行得通。比如,有的人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利刁难别人时,你假设自己是他,你就会觉得刁难别人合情合理吗?记得有一次在超市看到,一个孩子把货架上的巧克力拆开吃,营业员来阻止,年轻的妈妈理直气壮的对营业员说:“她才几岁?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我在旁愕然,难以理解这位妈妈的道理从何而来!我又一次认识到了,“理解”这个词的无能为力。

  也许正因为误解太多,所以我对于信息的态度越来越慎重,唯恐信息误读了事实,或者我误读了信息……因为误解是正常的,而且大多是不自觉的、善意的。而理解则是相对的、可贵的,不是有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愿望就能做到的。理解也是一种能力。

  茫茫人海中,寥寥无几的人可能和你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彼此认同的审美,相对一笑的会意。而这寥寥无几的人如果恰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彼此相知彼此懂得,那要多深的缘分啊!所以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语。

  原谅别人的误读,珍惜理解自己的人。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别人,也就不要苛求别人理解自己。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爱,就能以自己的善意宽待误解。人生三两知己比高朋满座更难得,而知己难得同时也映照了人心之所以孤独的本质。理解之难,足以享受“万岁”二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