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小格局

2023-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青澜

【日更第1670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刚把一篇写了一半的文删了,原因是所说的不过是我以为的一个小小角度,觉得有失偏颇——我们常会把自己的喜好当作理所当然,也会对他人的行为和想法不以为然,又不好好解释,造成误会无数。

想了想,还是写一下吧。

昨天,房东一早发信息给我,说是隔壁邻居在院子里种树,没有适合的水管借口,便翻了院墙到我院子里来接了水管,告知我一声。

我听后,让他转告对方,下次不要这样做,至少提前说一声再做也好过这样先斩后奏——结果房东对我说:要睦邻。

看,很多时候,这种混乱的逻辑,就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连先后都弄不清。

睦邻谁不会,借水管何等小事,我并不在意,谁会在意?错在他们不应该翻墙用水后再告诉我,而应该在这之前,问过我,我同意,才可以行事。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

然而,反过来我还被房东说要睦邻。——就这么一件小事,逻辑不清的房东,我懒得跟他多说。

(但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我错了两点,一是,可以和颜悦色对邻居说清楚我的要求和底线;二是应该和房东也表明,这不是我不睦邻,这是对方应有的礼貌和尊重。但我当时在情绪里,没想清楚,怎样做,既合理,又能让对方明白。)

想打开自我的格局,却也常常会陷入琐事中不辨是非,人并不是能够时时都保持清明冷静的,我们总会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某些事某些人的时刻,也要辨析自己的对错。

虽然这样时时都分析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过度的刻意,但只要不给自己造成负担,是值得的,因为,会带来成长。

但是,许多事情,不辨不明,包括对自己内在的想法同样如此,不去深入思考,不会知道自己的对与错,而知道对,就可以坚持,知道错,也可以及时改正,下次就知道如何做更加得体。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