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两位先生
【九洲芳文】
杨刚先生 杨刚作品 董正贺先生 董先生作品我父母都是画家,他们在世的时候,门庭若市,父亲去世了,来的人少了很多,但是春节一定来探望我母亲的一定是二家人,一个是我父亲的学生美院的教授胡勃先生和爱人陈瑞芳。另一家就是董正贺和杨刚先生。每到春节,我妈妈准是把房间收拾好,摆好了吃的,嘱咐小阿姨烙饼或者是和好面等着做抻面吃,每次他们对我母亲指导做的饭都赞不绝口,吃的津津有味。
每年初二,董先生开车杨先生坐车就来了,每次都带来了补品和营养品。杨刚先生一定带来他的视频作品,内容是在内蒙古大草原参加那达慕大会或者在全国各地讲学,或者是在德国办画展的视频。有一次带来了一盘他速写的作品。我看完,佩服的五体投地,线条刚劲、流利,人物刻画生动入微。杨刚先生是北京画院的画家,董正贺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书法家。我父母是他俩结婚的证婚人。
杨刚先生不爱说话,但是说起他的作品也是滔滔不绝。我父亲不在了,关于画论说的少了,最多的还是谈论他们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的见闻,边放他拍的片子,边做讲解。
杨刚先生的作品,我不懂画无从评论,但是他刻苦的精神我记忆犹新,在内蒙古插队的时候成麻袋的画速写,也曾在文化馆呆过,接触牧民也多,看着他画的神情各异的牧民,寥寥几笔,把人画活了。他自成一体不走寻常路,画的国画加进了西画的画法,气势磅礴,写意写形,似抽象,也具象。我不懂,但是很喜欢。看画的时候,感觉到人的动态,也似乎感受到内蒙古呼呼的大风吹来。
杨刚先生是真正的大画家,也是一个大写的真正的人,朴实无华,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于画作中,画就是他,他就是画。画和人融为一体,他的思想融入画中。他不屑于人情世故,他是活在画中的人。记得有一次,我母亲邀请他参加还是题写我父亲艺术馆的活动,他的脑子可能还在画中,所以回答了二个字“不去”。我母亲每每提起这个事,都很钦佩先生的不食人间烟火。省去了很多无谓的应酬。简单真实如他的画。
可惜他前两年得病故去了,在他病中我还去他家里探望他,也没见他病态,还是兴致勃勃地介绍他编的片子,然后让我坐在他每天都坐落地窗前的椅子上说“你看这里多好,我每天晚上在这看夜景。”我也是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他发的窗前的早霞、夕阳、夜景。也许他还是喜欢大自然,大草原。在城里也只能在窗前看看景色了。
我去看他的时候记忆最深的是,他偷偷告诉我“自从病了,她对我可好了,也不批评我了”然后露出小男孩天真的笑容。我想董先生对杨先生的不食人间烟火也是无奈了。
还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妈画的比你爸好。”这样评论我从来没听说过,先生的眼光很独特,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不敢说而已。
董先生的父亲是一个书法家,和我父亲也是朋友,所以是父一辈 子一辈的交情了。有一次我在简书上写纪念我母亲的文章,董先生看完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个多小时,说她父亲的故事,怎么打成右派,但是阴差阳错的因为调工作,这个帽子没带上,然后父亲去世了,又落实政策平反。但是这个事,父亲浑然不知,这也是个奇葩的事。好人有好命。
董先生1951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故宫书画馆、石鼓馆、金银器馆、国家图书馆等匾额书写者。以欧体楷书名于世,兼习篆隶行草诸体及泰山《金刚经》,师从徐之谦,曾得康雍、刘炳森等先生指授。2020年8月19日,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自幼学书法,功底深厚,字写的跟她人一样,楷书敦厚正直。行书飘逸娟秀。最近她送给我一幅行书的小幅字。我挂在饭桌前,天天欣赏,赏心悦目,秀字可餐。
我每次去她家,总是看她在写字,自幼习字,写字写了六七十年,天天笔耕不辍。还觉不够,不断进取。
非常感谢她的是她对我女儿的关心与帮助,从高中毕业考入美院,到美院毕业到法国游学,到回国考研究生,每一步关键时刻都得到了她的指点。一直到现在,怎样做人,怎样学习。真是煞费苦心。我想她是把对我父母的感情倾注到他们的后代身上。她还教我女儿书法。对于做人做事方面她直言不讳,谆谆教诲。但是至于后人能不能理解和明白,看她自己的顿悟了。对于教育女儿这个事情我是觉得力所不能及了。
对于我这个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人,想起这两位名气很大的画家和书法家都倍感惭愧。可是虽然资源和环境都好,但是觉得性格和才气都不够,人各有命,快乐就好,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董正贺先生送给我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