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让自己幸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学会扔东西
凯叔大海 凯叔大海 今天
若水不争,理财人生。
《断舍离》:让自己幸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学会扔东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因此我们要断就要断得干干净净。
那我们应该如何断呢?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断舍离》这本书主要就是从断、舍、离这三个大的方面教我们对家中物件的选择和整理。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本收纳整理的书,或许还有人说这是一本清理内心执念、找到幸福、重新认识自己的书。其实都没有错,《断舍离》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不仅从理论上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和物件的关系,还要我们动手去实践,真正的去成为物件的主人。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她在上大学期间喜欢上瑜伽课,就是在上瑜伽课时,参透了放下心中的执念需要“断行 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而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在2000年以杂物整理师的身份,开始在日本做各种各样的演讲,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
她就是断舍离的创始人,也是断舍离这个概念的发起人,更是断舍离的实行者。致力于用实践去不断证明断舍离的魅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给我们工作带来成功 。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断舍离的含义: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我们了解断舍离的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断舍离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断舍离,更方便的阅读《断舍离》这本书,我现在将本书拆解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物品使用才能发挥价值,只有使用我们才能变为物品的主人
用字为先。
从根本意义上认识断舍离,有人会觉得断舍离就是简单的收拾东西、扔掉自己不愿意扔的东西。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断舍离是需要我们收拾东西、扔掉东西的。但这只是对断舍离片面的理解,那么真正的断舍离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样一个公式:断 舍=离
其次就是我们的行动力,断和舍都需要我们行动,才会达到离的一个状态。断和舍的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人体需要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代谢了,我们的身体才会舒适。最后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断、舍之后才会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
很多时候,我们在疯狂购物,疯狂囤积物品时,忘了考虑物品的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和物品的时间轴,另一个是我们和物品本身存在的关系轴。
断舍离≠整理术
在断舍离中有一个概念是需要我们整理东西,但它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整理,不是把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更不是把物品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而需要我们从时间轴和核心轴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时间轴:断舍离,现在、当下;整理术,过去、未来、曾经、今后
核心轴:断舍离,感性、适应、需要、合适、舒服;整理术,物质、可惜、能用或不能用。
整理术只是简单对物品进行整理,或是对其进行分类,而断舍离是:而是对物品进行取舍,进行挑选。
有一天朋友送了你一个很贵重的钢笔,但是你一直不用,就是存起来,有人问:“这是为什么?”你说:“这么好的钢笔,用了多可惜呀!”其实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或许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支钢笔的。你不用这支钢笔,这支钢笔就发挥不了它的价值,那就是一个废品。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可以通过物品反应出来。
我们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女孩子:衣柜里的衣服,有的是因为胖了或是瘦了无法穿了,但还没有穿几次,我们总会想着后面等身材变回来了再穿。或是觉得这件衣服太贵,不能随便穿,或是觉得这件衣服还能穿,因此一直堆放在衣柜中。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们对衣服的留恋,而是对物品的一种执念。
想要除掉心中的执念,就要把用不上的物品处理掉。贵重及好看的物品,可以送给自己的朋友,不仅能给自己腾出有效的空间,还能增加两人的感情。但我们单单就是处理掉家中的物品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还需要在今后挑选物品时对它们进行选择。经得住推销、大促销的诱惑。其实一个简单扔掉杂物的动作,是磨砺了我们的内在的智慧。
切记: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前档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第二部分:不是没办法收拾、丢弃,而是在骨子里住着这样的一个你
不舍不得。
我们把这些没办法将物品收拾、丢弃的人分为三类人,是哪三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类逃避现实型
收拾家中的物品,前提条件是我们要在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找很多借口,不回家。比如经常下班后在公司呆很久才回家,经常出去和朋友逛街,经常出去美容保养。但就是没有时间收拾,对家务就是敷衍了事。
而这个时其实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或许是不喜欢这个家的,对这个家已经失去了信心。但自己不敢直面家中存在的问题,经营不好又没有勇气离开。
或许某一天我们将乱糟糟的家收拾好了后,会觉得原来这个家庭还是有救的,对原本糟糕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或许某一天将堆积在家中许久的物品丢掉时,就是我们勇敢离开的时候。因为我们选择了面对,选择了新生!
第二类执着过去型
这是我初恋送我的东西;这是我爸爸妈妈送我的东西;这是我朋友在我结婚的时候送我的东西;这是什么时候我买的东西;这是我在哪儿买的东西;这是我孩子小时候的东西等等。这些东西我都舍不得,这些东西都充满着美好的回忆,这就是我的过去坚决不能扔。我相信在我们身边的朋友,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是,那些东西都很珍贵,但是那都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在现今。以前再幸福、再美好,已经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累赘、负担。如果丢不下以前的回忆,我们现在就不会幸福,更不会拥有当下的生活。只有把代表着过去的东西扔掉,才会促使我们丢掉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类担忧未来型
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家里的东西没有了,以至于很多物件还没有用完,就会再买来堆在家中。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物品会不会用,或者只是觉得应该会用到,然后就买回家,但到最后这件物品就只用过几次。
我们看着充足的物品,看着冰箱里满满当当的食物,架子上满满的物品,心里才会安心,或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今后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因此陷入困境。
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我们都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断舍离中认为: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有可能彻底除掉停滞与腐败。
第三部分:不安和担忧只会将时间轴错放在将来和过去
专注当下。
很多时候对以往物品的处理,也是在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对自己不放心,怕自己丢三落四,对自己处理家务的能力不自信。可如果想丢的东西却又舍不得,迟迟不行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自己,最后导致自己都不信任自己能做好一件事情。
每进行一次断舍离,就是换取值得信任自己的信任资金。我们从做不到能做到,做到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从减分法到加分法的一个过程。每次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使我们的信任资金增加。但我们不是一味的否决自己,而是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轻松、健康。
在断舍离中家的一个大前提是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地方。一个堆满杂物的房间,满地灰尘的家,杂物可以到天花板,甚至床头上的杂物都不能让人睡个好觉,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不能获得健康的,乃至觉得不安全。
家是招待自己最好的地方,不要想着好的东西的,贵重的东西,要等着有客人来了才使用。家中的物品不应该影响到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更不应该使最后能放松自我的一个地方都被无用的物品侵占。
只要我们将时间轴把控在当下,我们家中肯定会井井有条
第四部分: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选择物品时的主角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物品。因此在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物品时,我们要学会自问:这件物品我们会不会用?物品因为使用才有价值,而不是这件物品可不可以用,我们用不着的,不能用的东西就要扔掉,要慢慢地形成这样的思想。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说到扔不掉东西的三类人中的一种是——担忧未来型人,他们会时刻想着那些东西今后会用,丢了可惜等将物品堆放在家里。若我们还做不到将时间轴放在当下,那么我们就想想,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困扰。
家中杂物太多,我们除了要花时间去收拾之外,平日里还要对这些物品进行打扫、保养。而家中堆放的东西,最多只有50%的东西是我们要经常用的。这些物品不仅让我们花销更多时间、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压抑,同时还花费我们的精力,当然还花费我们的金钱。每次想购物,想往家中收集物品时,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考虑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是价值,还是困扰。
断开生活中的诱惑,舍弃生活中不必要的、不舒适、不合适、没有价值的物品,就算我们很忙,没有时间收拾,家中也不会很乱。
我们每个阶段需要的物品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阶段我们都要选择适合我们这个阶段所需要的物品。
衣柜里堆满了衣服,其实穿的就几件,为什么不扔掉?理由是:我以后还能穿,丢了可惜。我们每个阶段的审美都会不同,或许衣服的价值也会跟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着装变化。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有选择困难症,是因为不懂得取舍,不懂得分类。只有不断的去选择,才会精进。
断舍离的核心法则:就是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放在当下。断舍离除了应用在物品的选择上,对选择朋友、工作同样可以使用哦。
第五部分:学会这几个方法不愁做不到断舍离
集中精力,各个击破。
我们家中的物品堆积的重灾区一般分布在厨房的储物柜中,衣柜中、储物间中、书房的书架上等等,甚至整个家都是重灾区。
家中的物品不是我们一天两天就堆积成的,因此想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或是扔掉,花一点儿时间是不可能的。一个是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另外一个是这样的工作量太大,最后可能会导致我们断舍离失败。
我们把重点放在一个区域,比如厨房,厨房是给我们准备美食的地方,给我健康和安全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对厨房进行清理。当然也不定就是厨房,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区域。
最后就是不要拖拖拉拉,不要收拾整理下就搁置了,或是想到后面再收拾。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我们不能满足我们的成就感。收拾好一个小地方,不管这个地方有多小,只要我们完成了,那么我们收拾的动力就会越足。
我们在减少物品时,家中不能再购置收纳箱收纳盒之类的东西,这一类东西会让我们有种想把它们装满的欲望。
除了集中精力,从一个小区域入手外,我们最关键的是要狠下心,而且还需要勇气和觉悟。
在最开始,我们就说到,断舍离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扔东西,而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
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很纠结,也会很矛盾,不知道什么东西该扔,什么东西不该扔。而这个时候我们优先考虑的就是——有些东西怎么看都是垃圾,确定这一类物品,优先把这一类物品清理出去。
这样不仅能增加我们收拾的信心,同时也能增加我们收拾的进程。最在意的东西,我们将其留到最后,这样就不会因为纠结和矛盾打断我们收拾整理的步伐。
比如家中破旧的报纸、杂志,或是一些包装袋、包装盒之类的东西,还有就是堆积了很久的各类小票,这些早已是垃圾,或是早已过时了的物品。
把第一类处理掉之后,我们开始清理第二类。有的东西已经很陈旧了,或是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这类物品也需要我们处理掉,而这个时候我们会很自责,毕竟这个物品陪伴了我们很久。而此时的我们对其怀着一个感恩的心,给它说声谢谢,怀着愧疚给它道声歉,因为我们给不了它们一个好的环境,不能让其发挥价值。
怀着这样的心情或许我们在扔掉它们时,心中会舒服很多,这样说话,不仅给物品做了告别,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心情。
最后一件就是,真的很贵重,没有怎么使用的物品,我们便选择将其送给他人,或是进行转卖。在送给他人物品时切忌不能说:“这个东西,我不要了,你要吗?”
我们应该说:“这个东西我给不了它发挥价值的机会了,也不能给它一个好的环境,你可以收留它吗?”这样不仅整理了物品,更增加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在断舍离最关键的就是下狠心,提高觉悟和勇气,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搞好一个小区域、将物品进行分类,将其分类处理。
第六部分:断舍离能让我们获得畅快和解放感觉
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没有收拾的房间,比喻成一个便秘者,一直不停地吃,却排不出去,最终感觉变得迟钝,或者是会让身体器官变得麻痹。如果便秘严重了,是很难靠自身的机能解决问题的,但居住环境却可以通过断舍离,靠自己的力量和意识来做出有效的改变。
原本感觉狭窄的房间,经过断舍离后,物件变少了,突然变的敞亮、宽敞了,不那么压抑了。家便成了我们最能放松的地方。
当彻底的进行断舍离之后,我们获得了舒适的环境,那么我们也就慢慢的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在我们断舍离的过程中,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变成了需要、适合、舒服,慢慢的大脑神经会适应,慢慢的身体就会随着神经的变化形成自动化状态。
放开执念,人才会更有自信。不要记着过往的失败和伤痛,过往的失败和伤痛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将失败和伤痛变成我们现下生活的动力。利用物品来提升自己,只有对过往物件的整理,才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什么。不要把低端的物品,带回家,这样会降低我们甚至整个家庭的品位。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物品在此时、当下,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获得足够的空间,放下多年的执念,获得健康、安全乃至幸福、自由这便是断舍离给我们带来的畅快和解放。
不断的拷问物品,也不断的拷问自己,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断舍离也是穿插在生活与职场里的自我探索的过程。
来自下班后学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知道明天还会遇见你!(过敏了,眼睛肿胀,身上痒痒。还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拿存稿顶一下。希望尽快好。)
《断舍离》:让自己幸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学会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