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乡土故事故事

那时候的中秋总是很有趣

2017-10-02  本文已影响132人  不二小師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小时候,年龄小,对每一个节日都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家庭还没有那么富裕,每次过节总是有很多很多的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

每次中秋时节,家里会买很多水果(ps:我家一般是不买水果的,尤其是我们当地没有的),我和弟弟按照母亲大人的命令,先将水果分放到两个瓷器盘子里,在院子里放一把椅子,而后将装满各色水果的盘子小心翼翼的放到椅子上,供天上的月神。而我们看着明亮硕大的月亮等着神仙来。

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祭月

我们家的已经是简化版了。

可是,我们总是等不及。

我:妈,(供奉的)可以了吗?

妈:再等等,急什么!

于是我们又无奈的看着天空中的月亮,想:月老你为什么还不过来看看,都中秋了还要给别人牵红线,真是个工作狂。

几次三番的催促我妈,终于同意我们可以将水果撤下来了。我们也可以开始大开吃戒了。

长大后,对节日失去了新鲜感,麻木了。

现在大家都有钱了,至少是吃穿不愁了,平常买水果吃,乃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一点儿节日的仪式感都没有,节日过得,没有意思了。


二、小时候,中秋是大家一起过的,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劳动成果。

那时候的中秋总是很有趣

话说自己做的东西,再难吃也是非常欣慰的。

上小学前一直在大姑妈家住,每逢中秋,在后院里盖起炉灶,自己制作月饼(在我们那里叫打月饼)。

虽然我不会做,但是看着大人们在那里制作,感觉好热闹。月饼刚刚出炉,我就会抢着吃。

摸着滚烫的月饼,轻轻咬开一小口,月饼酥脆可口,月饼里的热气腾腾而起,一股香气侵入心肺,月饼里的黑糖还是滚滚的液体,舔一口,甜甜的,真是太棒了。

可是养成了一个任性的坏习惯:月饼只吃刚出炉的,其他的基本不吃。

长大后,条件好了,月饼都是买的现成的。

家族里也没有人再有闲情逸致去自己做月饼,大家都是让别人代工。而且去了外面的城市以后,发现那月饼总是别人家的,大部分都是京式、广式、苏式三大帮式的月饼,异乡不能团圆,竟然吃不到自家月饼,这还算是中秋吗?


三、小时候过节家里人都比较齐,节日氛围浓厚,是真的过节。

小的时候,大家好像没有那么忙,人总是能聚齐的。中秋节本来就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也是团圆的节日。

现在过节,没有齐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过节就是过关。

现在,大家都为生计拼命的奔波,中秋节也是从2008起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可是总共就放两三天,很多外出务工的人是绝对花不起那个钱回家的,定居大城市的儿女也没有精力千里来回话团圆,大家都凑合凑合过。

怀念那时的中秋。

那时候的中秋总是很有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