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误解和忽视的“过度保护”
01
一岁左右的宝宝,开始对独自进食表现出兴趣。
在大人看来他就是为了玩,而且吃饭的效率很低,浪费不少粮食不说,还会把桌面和身上弄得一片狼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孩子不被允许自己吃饭,一些孩子快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还需要哄着喂甚至追着喂饭。孩子的独立意识被限制,不只是体现在吃饭一件事上,孩子想做什么事,一句:让我来,这不是你的事。
孩子两周到三周岁时,开始具备自我意识,也是心理层面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他想做的事,不被你允许很可能闹情绪,你说的话,他不想听就不理你。你会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孩子一定的保护,这事危险不该做,那个超过孩子的能力不该做。
当孩子发出要主动做什么时,只要满足三不原则(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自我探索。
如果孩子哪凉快哪待着去了,心理失落消极,久而久之,孩子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主动去做。青春期叛逆严重的孩子有个共同点,童年被限制和保护的太多。
这些家长自以为是保护是帮助,其实是帮倒忙,所说得过度保护被合理化,不被家长承认,自诩我家孩子不可能保护过度的说揍就揍。那我们重新明确一下保护过度: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过分给予保护以致影响其独立性发展的倾向。
当你以保护他为名义,限制了他的独立性发展的倾向即可称之为保护过度。
02
01限制爬行属于保护过度
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儿童能力训练——爬行。
爬行对于孩子的说,就是高强度的运动,同时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如果孩子爬行,直接抚养人以地面脏各种原因限制孩子,过多于依赖学步车,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的倾向依旧被限制,也算得上保护过度。
爬行究竟对孩子有什么意义,有利于孩子抗重力肌肉群的发展,到学龄期,儿童的站姿和坐姿自然端正,对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有好处; 有助于视觉的稳定,自然不会出现阅读错行漏字的现象;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育,改善自言自语、没有逻辑和答非所问等语言障碍。
孩子被保护过度然后限制了爬行,运用感觉统合知识分析,会间接造成本体失调,本体失调的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不足(阅读漏行漏字、审题漏条件甚至漏题等等),精细动作能力不足(关于写字、用筷子、做手工和口腔肌肉控制等能力有关)、空间感不好(方向感不好,站坐不端)······
爬行是孩子最主要的运动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运动量就会减慢孩子的身体发育,一定要注重适龄儿童基本能力训练:两岁内创造爬行环境,两岁达到双脚跳,三岁单脚跳,学龄前要学会跳绳,这些都是孩子能力体现的基本标准。
02保护过度会导致触觉失调
保护过度会导致孩子触觉失调,触觉被称为情商之源,是后天导致触觉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孩子对于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差,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环境,从而情绪变化大,人际关系不佳。
保护过度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错过适龄儿童的能力培养,家长除了学会放手,还有及时给予孩子适龄的能力训练。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怪他,考试粗心大意,家长无奈焦虑就惩罚······但是他某些方面能力不足,惩罚并不会起到正向作用,能力不足最有效的思维就是训练。
讲道理、批评指责和体罚包括语言暴力,一项心理学研究体罚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清楚的表明:体罚不能起到人们预想的会使坏孩子变好的效果。语言和身体的攻击——即使是试图矫正不良行为的情况下,都会成为儿童希望控制他人行为反应的榜样。
许多父母经常使用惩罚,是因为惩罚能立即中止孩子令人讨厌的行为。由于父母想达到短期目标,儿童的及时反应便强化了父母的惩罚的行为。
但是这样做的教训是,“短期的收益,长期的痛苦。”父母必须有耐心地放弃那种及时强化,而采取更好的有利于孩子长期发展的方法,那就是锻炼孩子尚且不足的能力,直胜任。
要点回顾:
保护过度: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过分给予保护以致影响其独立性发展的倾向。
表现:
一、1周岁被限制独自进食
二、2到3周岁限制做力所能及
三、限制孩子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