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读书笔记之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何时不再式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颁行了。《指导纲要》是对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经验的梳理、总结和超越,是一次重要的跃升。在深入思考、系统设计、整体建构的过程中,《指导纲要》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彰显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可以和世界教育改革、课程建设对话,表达了中国课程改革的文化自信。同时,从实践角度,具体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和创造性发展,引领学生进行跨界学习,进一步促进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我们都能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可以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真正实现“分科与综合并举”的课程结构;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将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将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与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一起,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又从自身的课程性质、任务、特点出发,在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而其作用又聚焦于学生的价值体认中。
《指导纲要》在总目标中这样表述:“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价值体认处在首要位置。关于价值体认,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目标分别有这样的表述:“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深化社会规则、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当然,价值体认与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目标要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价值体认置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犹如顶灯,指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价值体认作为核心目标,让价值体认照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田野。这样的目标定位有很高的价值立意。
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附着在活动中,价值体认是在活动过程中孕育、形成和提升的。离开综合实践活动,离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探究、行为观察、现象分析,就不可能有价值的透射或生成。但是价值又总是透过事实,看到理想的光芒,听从理想的召唤。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价值体认不仅要通过具体的事件,体认出具体的价值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崇高、伟大的理想追求。这一崇高、伟大的理想追求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价值体验才是有更积极意义的,也才是最为根本的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也才有正确的方向感和鲜明的价值定位。
价值体认的完成过程为: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这是一条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价值链。价值体验是基础。价值体认总是从价值体验开始,而价值体验是个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的过程。价值澄清是价值体认的关键。价值澄清是对价值的梳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价值体验进行辨别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意义”才会显现出来。价值体验和价值澄清是对价值的筛选,其目的则是要让价值内化,即从价值认知走向价值认同,让理想的价值种子栽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价值在内化之后,一定会外显出来,引领实践的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从活动的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目标要求,遵循活动内容及其组织的原则,设计活动方式,把握关键要素,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在价值轨道上运行,最终形成价值信念、价值信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会有效地落实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极具挑战性。比如,在活动主题的立意上,要防止、克服重活动的生动,而无价值体认具体要求的现象,做到既有生动的呈现,又有深刻的内涵。比如,在对事实的分析上,要防止、克服只注重价值澄清,而无较为深层价值引领的现象,做到价值澄清在价值引领下更有坚定地价值取向;比如,在价值教育中,要防止、克服只注重渗透,而忽略价值开发的现象,做到把隐藏在事实、现象、行为、问题中的价值开发出来。最为重要的,价值体认的主体应是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才会有真正的价值体认发生,那种被动的、流于形式的、为创新而创新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达成价值体认目标的。
更需注意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由于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目前还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受功利的驱使,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磕磕碰碰,难以走上正途;学校和教师固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与学科课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踏上“天花乱坠”的务虚之路,活动开展难免表浅化;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使活动蜕变为在喧闹背后找寻已有答案的单调行为,抛弃了活动探究中的伦理原则,破坏了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世界。
以上这一切都是挑战,尤其是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挑战。教师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也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其间,有许多具体的策略问题、方法问题、途径问题和技术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还应有对以上具体问题的超越,亦即教师本身价值体认水平的不断提升,确立鲜明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者。这正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体认最根本、最深刻的研究,是对“道”的追求,是“道”与“器”平衡的准确把握。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具有更广阔、更美好的前景。
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式微下去,我们要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切实的行动,成为深化课改的又一重要契机和推动力;
我们要着力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通过主题开发和实施,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整合意识;
我们要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新课程的实施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