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五级分类
一、类型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一定损失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历史文件
2002年
央行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要求银行按季计提一般准备;对后四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
缺点:该文件没有说明五级分类的具体方法和原则
2007年
银监会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规范定义、目标、原则
1.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2.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提供依据
2012年
财政部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将五级分类的方法从信贷资产扩大到所有风险资产
在此之前,财政部一直认为银行过于审慎,可能会通过五级分类调整贷款损失准备,从而少算利润,少交所得税。
三、现状
银行对担保充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理应不存在不良,但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的不良贷款开始大幅反弹。
客观原因:担保的效力下降,抵质押品价值缩水,有价无市,从而贷款的潜在风险估值增大。
主观原因:限制性条款让无损失贷款被动调整为后四类贷款
四、冲突
1.借新还旧至少划为关注类已有所突破。问题:借新还旧还是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贷款,借款人既然能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贷款本息均不会蒙受损失,为何至少要划为关注类?
2.重组类贷款至少要划分为次级类过于苛刻。重组贷款分为两种,常见是借款人财务状况困难,无法按照规定时间还款。另一种并非借款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由于贷款原期限与借款人现金流不匹配,经双方协商后对借款合同重新修订,按照现行利率进行延期,银行没有借款条件的减让,此类贷款不属于《指引》中重组贷款。
3.逾期重组贷款至少划为可疑类也不符合核心定义。如果担保充足不用归为可疑类。
五、总结
1.我国银行业过于注重担保,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担保物始终可以覆盖贷款物价值,贷款最终难以形成损失,而形成损失贷款和企业类型、行业、经济周期均不相关,只和担保价值有关,可信的贷款损失数据几乎为空白缺少数据支撑,银行不能准确计量风险,贷款难、贷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