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时候,一起去海边挖螺的时光
“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这是一片海蓝蓝。”虽然歌曲讲的是澎湖湾的海边故事,但每次听到《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就会想起小时候跟着小伙伴们去海边玩耍的场景。其中一个场景的去挖螺。
挖螺的地方犹记得那个夏天,没事干,慵懒地躺在阳光底下。心里想着,要不然,我们去抓螺吧。话一说出,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立马纵身应和。“好哇”,眼神闪出激动的小火花儿。
我们抄家伙,人手一个坚实的袋子,从自家拿来的挖螺神器。六七个人这样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院子到海边不远,不到500米。(现在估计,不知道是不是,印象中不远。)中途路过钟兴莲家旁边的大楼,我们都叫它富楼。也路过钟兴莲家。她们家那条路是一片沙地,是玩游戏的另一绝好去处。
直走进去150米左右右拐,直行。这条道上的一堵墙旁边有一堆海鲜干。干鱼呀,干螃蟹呀,干虾呀。一旁的几户人家都是打渔为生。在海边抓鱼,捕鱼,然后拿到市场上卖。太小的海鲜,卖不完吃不完或者是死掉不新鲜的,都会丢在这,形成一个小小的,到人膝盖这么高的“小山丘”。经过太阳长期晾晒,散发出独特的海腥味。每次路过,浓郁的咸鱼干的味道散发出来,总觉得好香,每次都不能在此地久留,要不然流口水了。再往前走,是一个上了年代的两层办公楼。小时候有个叔叔在这里办公,常带我来这玩。这里很安静,建筑、办公桌具都很老旧。每次到这,总有种回到七八十年代的赶脚。
还有一个必经之路,就是两颗大松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一个人路过会感觉很阴森。特别是下午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要去海边,从这条路出发就必须经过这两颗松树。白天松树其实还没什么可怕,主要是上面有马蜂窝,还很多。每次我们经过,都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一股脑冲出去。只要冲出去,就到海滨公园了。
海滨公园是个废弃的公园。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还很热闹,那时候到里面还要收门票呢,里面开着一家小卖部,卖的猫耳朵饼特别好吃,有时候为了吃饼,会专门跑过来买。那时候公园里面还有荷花池,猴子,旋转木马等好多好玩的。不知道为啥,等我长大,上小学的时候,没人打理,公园瞬间破败。荷花池再也没有荷花,而是一池的脏水。猴子也没了,只有空空的大笼子。旋转木马再也不旋转,陈旧的木马上还有斑驳掉漆的痕迹。一转眼的美丽瞬间变成了回忆。还好有那一片海,足够慰藉我们剩余的岁月。
我们跌跌撞撞地来到海边。要怎么抓呢?在海的最左边。海的最左边有大量的礁石堆积。而螺,就镶嵌在礁石的表面上。我们无法直达大海的怀抱,但礁石铺成的路可以。礁石路一直延伸到海的好远好远。走得越远,越能够感到海的浩渺,自身的渺小。甚至,你大声呼喊,在你耳边听到时,仅仅是呢喃细语。
开始动手挖螺了,“我们比,看谁挖的最多!”这边的螺不像市场上卖的螺。这边的螺,长得很丑。与礁石融为一体,加上海水淤泥的遮掩,你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它是一块小石头呢。有各种各样品种的螺,呈锥形的、蜗牛形的、大小不一,颜色不一致的。有一次看到礁石边有类似蛇形生物在水里游,吓傻了。一声大叫,集体恐慌。一不留神蛇形生物咕噜一游,早已游入海里。细想还挺恐怖的,幸好有一群小伙伴陪伴在身边。就算大家都惧怕,有她们在身边,总觉得安心。况且还有男生在呢。
有时候走着走着走远了,远离组织好一些距离,往前看,是白茫茫的一片礁石和浩瀚汪洋,往后瞧还是望不到头的礁石,就觉得后怕。立马放慢脚步,等候同伴们的到来。听到伙伴们的交谈声渐渐清晰起来,如心里杵着一根定海神针一样安心。
等大家掂量着螺挖得差不多了,就收工了。赶忙兴奋地跑回家,满脑子都是吃的。回到家,妈妈把我们当天的收获清理了一下,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啥都不加,妥妥的海的味道。特别香特别鲜特别有味道。妈妈把螺煮熟,满满一锅放地上,煮出来的螺肉魔法般变身,变成五颜六色的螺“钻石”,很是好看。
我们几个一窝蜂聚在一起开始吃起来。抓起一只螺,一根牙签,往螺口一扭一撬,完完整整冒着热气闻着鲜香白嫩嫩的螺肉出来了,一口嚼下去,嗯……回味无穷!不一会儿,就见锅底了。
至今仍回味那个味道,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又大又好吃的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