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妈呀!理想就快被小城生活给磨没了
如果在三年前,有人问我以下这个问题: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天看书,保持阅读的习惯;学到老,活到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三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只能告诉他,“老娘好像知道什么叫‘温水煮青蛙’了。”
当水还是凉的时候,我热血沸腾,“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向往的生活,我要……”
水温上升一点的时候,它起到的催化作用让我依旧热血沸腾,“只要我继续努力,肯定能够实现理想的。”
当水温再上升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萌生了该死的懈怠念头,“要不先休息一下吧!做事要劳逸结合嘛!”
这个该死的念头让我的生活产生了一连串该死的变化:
以前的“每天背英语单词”、“每天看会儿书”慢慢变成了“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多背几个单词”以及“过两天再看书吧,昨天看了一部电影,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看一部好电影等于看了一本好书’。”
这下可完了,从为没做那件事而找理由说服自己这种“一去不复返”的举动开始,我就知道完了,自己这只原本活生生的青蛙已经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了。每当还有一丝清醒意志“哎!趁现在跳出去,赶紧跳呀!”,很快又接受了残酷的现状“算了吧,你早已经被‘煮’得差不多了,就别挣扎了。”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人也是你,鬼也是你”,这句话完全可以换成“让自己努力的是我,让自己放弃的也是我”,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活该”。
就在前两天,阿姨对我现在的生活作了这样一个概括:“你看你,在家里吃住不愁的,挣的工资自己花,多幸福!”这让我想起有一个好友跟我说过差不多意思的话,“我觉得你很幸福,在家里什么也不用愁,你看看我,在外边拼死拼活也只不过得以生存,连生活都还谈不上。”
原来在旁人看来,自己是竟是应该感到如此幸福的一个人。我想说的是,很抱歉,其实我并不像你们描述得那么幸福无忧。这并不是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每个人考虑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好友在外打拼租房子住,每当交房租的时候,他当然会想到回到家乡生活的小伙伴不需为每月的房租而感到烦恼。一个人在外生活,衣食住行都要靠那份工资来解决,有一种人让他们羡慕不已,那就是回到家乡工作和生活的小伙伴们不用愁吃住问题,有的人要给家里一些生活费,有的人不用给,挣的钱都能进自己的口袋。
在我看来,他们让自己“嫉妒”的地方恰恰是那些辛苦和不容易。可能有人看到这句话会想抽我。为了预防被好友抽一顿,我是这样说的,“我在小城市生活,尽量会让自己过得辛苦一点。”估计好友没听出这句话潜台词,“哥们,我就是羡慕你的辛苦和不容易呀!”,他觉得我有病,“不是吧?你是不是傻?”
在小城市里生活,很多人在臆想中实现理想。在工作上遇到过一个女人,她总是说一句话,“我好想去哪里哪里玩哦!”、“我想学做饭。”、“我好想种一株百香果苗。”……什么都以“好想”为开头。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做,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
就算我是一只在垂死边缘挣扎的温水青蛙,可也实在不想跟那个将“我好想……”作为口头禅的女人一样。比起“想”,我更希望自己实实在在去做。为此,我只好让自己过得辛苦一点。
为了“抵掉”房租,我长期负责收衣服、叠衣服的这一项家务;下了班会到家里开的一家小饭馆去帮忙;不在家里吃早餐和晚餐,自己想办法搞定;周六日尽量多出去,多给自己一点空间,同时营造独自在外生活的假象等等。
对于好友“不是吧?你是不是傻?”这一反应,我的解释是,小城生活安逸得让人心慌慌,人如果过得太舒服,很容易就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容易忘记应该去感恩,容易不知不觉得寸进尺,最可恶就是它快把我的理想都给磨没了。如果不过得辛苦一点,我害怕自己真的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不过得辛苦一点,我担心自己不再努力,甚至忘记了努力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原来,“不见棺材不掉泪”这句话是这么富有哲理意味的,每次一生病就会忍不住怀念健康时的好食欲和充沛的精神,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理想就快被小城生活给磨没了,我只好让自己过得更加辛苦,好将当初的理想给找回来。
很快我就会告诉自己,我的理想是:
“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天看书,保持阅读的习惯;学到老,活到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也终于有一天,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安逸的小城生活,你休想打败我!老娘可不是浪得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