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里象:中美民族建国策略比较
美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不需要占领土地,却能够把影响力扩展到全球的大国。
虽然欧洲的罗马、中国的汉唐,也可以不用占领土地,就能把自己的影响辐射到周边国家。
但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做不到跺一跺脚,整个地球都颤抖的地步,最多就是欧洲或者亚洲晃荡一下。
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归根结底,不外乎强大无比的军事、充当全球货币的美元、远超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以及无与伦比的话语权。
但我们如果真的去考察,大家都很熟悉的这四个元素,不难发现美国拥有这“四大件”其实还不到40年的时间。
那么,为啥是它而非别的国家能够在短短200年的时间里就拥有别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这“四大件”呢?
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地缘,有人说是运气,等等等等。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英国以“竞争”而非其他帝国“均衡”策略赢得世界霸权的基础上,美国面对广阔的南美洲土地时,其又添加了“赢者”通吃的基因。
这样的基因使得它在弱小时会唯唯诺诺、发展时不择手段、强大时不知所措、衰落时死乞白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美国现在面临的政治、军事、竞选、种族等问题,其表面看似乎是自特朗普或者奥巴马、小布什开始才有的。
但究其历史,不难发现自建国起,“避免灭亡”与“必将衰落”的矛盾心理一直充斥在美国建国者以及后续者的的内心。
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也将是对霸权无比强大的渴求与拼死维护。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无论你认为我的判断正确,只有去做一件事才能告诉我们相对准确的答案,那就是认真得以平和的心态去观察美国的历史。
只有静下心来,了解美国建国的前因后果,才能把握住它的脉搏,明白过去的美国之所以是美,以后的美国又如何才能始终是一个“国”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伟大复兴,无论如何计算与解释,我国的实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成为世界第一,而这对美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面对压力,无论动机与过程如何,其结果必然是全部承受、明确界限、全力反击与侧底摧毁四种策略,对应大国也就是帝道、王道、霸道与强道四种选择。
但正如商鞅见秦孝公,全部承受的帝道是不可能采用的。因为在对手实力强大时,这种将主动权完全交于对方的策略无疑于寻死。
接下来是“王道”,这种策略宛如草原上的大象,有以下四种特征:
1、凡事不必“你死我活”,而是争取“大家都能活”。
2、虽然只吃草,却能保护好自己。
3、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4、遇到挑战,置对方于死地时,没有多余动作,以最简捷最有效地结束这件事情。
总结起来,就是“表示和平&对等反制”。
出于民族习惯与策略娴熟度,面临这种竞争,我们必然会选择这种方式。但这种策略要求使用者必须要有“泰山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
但对于美国来说,这种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是没有的。比如对于“2021年北京冬奥运会”,王道的做法是由拜登或者布林肯来北京,把手一伸,说“欢迎北京加入世界大家庭”,到时我们除了表示“欢迎”以外必须接受美国实力依然在我们之上这一现实。
但对于美国,他们做不到。而做不到,不是他们领导层不够智慧,而这种“王道”思想与习惯是建立在我们从小通过各种事情与事物对“中华文明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这一基本概念上。对于美国这种建国从未面临国破家亡的新兴文明,我们习以为常的卧薪尝胆、东山再起、折戟沉沙铁未销等等心理耐受力,美国民众是没有也不愿去切身感受的。
因此,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美之充满摩擦与竞争时,我们会基于“民族心理承受力非常强大”这一优势采用“王道”的手段,
美国的但就像一个小孩在心智不健全时,第一次看见肥皂泡,会将其视为永远存在的东西,因此会通过耍赖、哭闹、就地打滚等策略全力争取。因此必然采用尊王(自由民主)攘夷(中国、俄罗斯)的“霸道”与君主专制(总统特权进一步加大)先军政治的“强道”策略。
所以虽然我们有人说,中美之争必然是新的一次“修昔底德陷阱”,而新兴强国挑战老牌强国的必然结果,就是“历史上发生过16次这种挑战,其中12次以战争收场”那样的不断交恶与全面脱钩。
但我的观点是对于“王道”,其战争与对立永远是维持平衡而非获胜的手段,而其实施方案也如大象一样即温和又势不可挡。
因此这样一来,这事儿就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了,我们就不仅要知道相同一件事儿,它为什么发生以后中美双方的思路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还要知道,事情到底会走向何方。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学习历史是判定未来的走向的重要方法。它很可能让我们在一些事情的判断上,把握住先机,从而产生一些正确的预判,这也绝对是一个有价值的收获。
即使事情超出我的预料,最终由于中美对抗,人类酝酿出了一场前所未有超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我们也要明白事情是如何走到那悲惨地步的。
因此,我决定以我自己思维与方式,并列得讲述中国与美国两国历史。由于我国历史过于繁杂,所以讲述时,我会以美国历史主轴,着重写两国及其他相关国家部分底层思维的差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针对期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我的叙述方式基本是先按照流行的,或者说正经史书里描写的讲述一番,然后对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质疑和答疑,最后是我的推断和分析。
如果有多本权威书籍记录了不同的故事版本,我的原则一般是尽量以公正的角度将博弈各方获胜策略与失败原因展现给大家,再明确地表明我或许偏激的观点。
当然,这里面有一些观点很可能是颠覆性的,或者完全不同于你以前的认知,而这将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希望我能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