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上半年看的书,整体比较轻盈,情爱啊,散文啊,名家讲诗词,总归是这些。下半年想看点厚重的、深沉的、沧桑的,书单老早就开好了,主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可是陀氏的书真的很不对我胃口,勉强看完了《少年》和《白痴》。既没有特别的惊喜,也完全没有领会到作品里表达的深刻内涵,就连故事里的人物,现在脑海里都没留下多少印象,只依稀记得主人公有种病态的偏执,书里的人物总在痛苦里挣扎,各有各的十字架要背负。
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这样评说世界小说:“我们须面对一个并不愉快而且有伤爱国热忱的事实。英国没有一个小说家像托尔斯泰那么伟大——也就是说没有英国小说家曾如此全面地展现出人生的画面,不管是日常还是英雄的方面。没有一个英国小说家在探索人类灵魂方面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小说家在分析现代意识方面做得像马塞尔.普鲁斯特那么成功。”
福斯特亲自盖章认可的文豪,作品本身肯定没有问题,我读不进去完全是自身原因。阅历不足,心浮气躁,都是病因。暂时我不打算放弃。经典之所以地位崇高,自有其合理性。去年读莫言的书,我一开始也很不适应。作者那种粗粝的语言风格,豪迈的文风,苍凉的景物描写,壮阔悲情的时代风貌,人物苦难而又坚韧的命运,与我喜欢的细腻、温柔、小资情调完全背道而驰。可依次读完《晚熟的人》、《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和《蛙》,莫言已经超过国内外任何一位作家,成为我心目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想,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塑造了我的认知,它让我学着用谦逊、尊重、怜悯的态度去看待苦难和落后,用满含热泪的深情去尝试了解我的父辈和祖先,用严肃、端正甚至是沉重、荒诞的心态看待个人面对历史和时代时的渺小、无力和卑微。我可能短时间内难改浅薄与轻浮,但能够审视曾经的无知和傲慢,毕竟也算进步。于我而言,这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我也喜欢莫言的散文,最欣赏有一篇叫做《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文中写到:“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鬣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鲸鱼的这个比喻,太赞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名作,何尝不是这样的巨鲸呢?壮丽、孤独、大气,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书海无边,既然有心去邂逅最美的风景,怎能因为懒惰而错过与一头鲸的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