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北京
由来: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改北平为北京,与南京相对
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约2154万人
山脉、山峰:西山、军都山等
河流、湖泊:永定河、潮白河等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6.5万元
特色产业:高精尖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业
北京市地图人口分布图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即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六区;“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即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一区”即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的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北京市户籍人口(万人):
海淀区:239
朝阳区:212
西城区:146
丰台区:115
东城区:97
房山区:83
通州区:79
大兴区:72
顺义区:64
昌平区:63
密云区:44
平谷区:41
石景山区:39
延庆区:29
门头沟区:25
首都功能核心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核”,总面积约92.5平方米,包括东城和西城两个区。将东城区、西城区的32个街道划分为183个街区,严格控制建筑总量与人口规模,明确政务、文化、居住、产业四种功能用地,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推动老城内外和诸发展,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未来,要将这“一核”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干米,是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中轴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城市建筑的精随,统领着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北京中轴线始于元代,成型于明代,清代进行局部修缮和改建,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近代以来,北京中轴线因战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确定了天安门、永定门、天坛等14处遗产点,申遗面积涵盖北京老城面积的65%。
中轴线北延
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之后,为了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自北二环中路的鼓楼桥到北四环中路的北辰桥新开辟了一条通道,即“中轴路”和“北辰路”。延伸后的长度由过去的7.8千米增加到13千米。2001年,北京取得奥运会举办权,北京中轴线进一步向北延伸
北京中轴线详图皇家气象
每个王朝从定都北京到盛极一时,再到走向衰亡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给这座城市留下自己朝代的印记。而每个王朝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对于奢华的要求也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于是,皇宫、王府、园林、寺庙……所有能够显示皇家气象的地方都会被历史积淀下来,成为北京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宫三大殿
三大殿指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这三栋建筑依次排列于同一高台之上,雄伟壮丽。三大殿占地87000平方米,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四角布置角楼,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太和殿
太和殿是故宫内等级最高、最为高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最盛大典礼(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的地方。
中和殿
朝廷举行大朝会和重大活动时,中和殿起着相当于舞台后台的作用,是皇帝的临时休息室。皇帝在光临太和殿前,到中和殿稍事休息,接受身边近臣、辅臣、侍卫等的先朝参拜。
保和殿
每年农历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宴请外藩王公和文武大臣,以示安抚。考进士(殿试)也在此举行。
角楼角楼
角楼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共四座,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27.50米,有多个歇山组成复合式楼顶,覆黄琉璃瓦。
大吻
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构件,同时也有防止雨水渗入、连接固定的作用。太和殿大吻有13块琉璃构件组成,高达3.4米,重达4.3吨。
套兽
套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脊兽之一,安装于角梁的端头上,防止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
颐和园
颐和园颐和园兼有“宫”和“苑”双重功能,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既有北方山川雄浑宏阔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同时兼具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宗教寺庙的庄严肃穆。颐和园以其气象万千、协调和谐、浑然一体的特点,成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典型的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三孟”举行祭祀,即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万平方米。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杰作。
天坛介绍 天坛介绍 天坛介绍 天坛介绍 天坛平面示意图国子监(左)和孔庙(右)
国子监和孔庙国子监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个王朝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 前院两侧排列着198座元、! 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以上资料节选自《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