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车厢见闻
记得毕业后找工作的那一年,我拿着毕业证、学位证和洗漱用具,以及简单的换洗衣服,就出门了。有时在外跑两三日,有时跑一星期,只坐普通火车(那时高铁不多)的座位车厢,即便要三天两夜的路程,我为省钱也不买卧铺。那时的我,坐车时不说话,少喝水、少吃东西,因为座位车厢的厕所太“个性”。
其实,座位车厢中也别有天地。这里人多,话多,呈现不同的人情世故。
两位去目的地的小伙子,从他们的谈话,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打工的,没有买到座位,两个人也不计较,累了,直接钻进座位下面睡觉。我佩服。说到吃苦,我不行。我比不了这两位小伙子,也比不了另一位阿姨。
这位阿姨年轻时,因为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她必须担起养家重任,没有工作,但她有做生意的头脑,还有吃苦的勇气。她丈夫在卧床之前,是铁路职工,因此她了解车辆的发车时间,夜里她跟车,去附近城市进货,白天回家开小卖铺挣生活费。经过努力,她给自己买了房子,现在自己住,只允许孩子们定时来看她,但不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也不愿意再找老伴,养了一条狗作伴。这位阿姨生活上精打细算,她了解到附近城市肉便宜,她定期乘火车去批发,这样她和小狗吃的肉,都解决了。乘车,她依然有办法不买票就乘车来回。路上只花一元钱买一份米粉,用开水焖热了,拌上自己带的辣酱,餐食就解决了。当她和我聊这些事时,脸上的笑容,翘起的腿脚,也说明她的确生活的舒心自在,我羡慕。
有时,我问自己,读书、学历就真得可以衣食无忧,安逸舒适?究竟怎样活,还是看自己的心态。
普通座位车厢,与卧铺车厢比,脏、乱、差,但如果乘车人不介意,那就一样。其实,工作也是一样道理,不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自己创业,只要能发挥自己擅长的,总有一片天地。但最让人迷茫的是,我的特长是啥?为啥我要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同时,还要做额外的附加事情?所以明确对自己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对事情发展的判断,才能帮助自己做出合适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