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之乐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逸的ZHU

学校调来了新校长,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有自己的课题,关于阅读的。

这期我们有了新的任务,每月上交两篇读书笔记。学校同事中不乏爱读书之人,但大家极不喜欢这种强制性的读书任务,于是下面怨声载道。说实话,我也极反感,虽然新校长不一定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课题,也许她的初衷就是督促大家读书动笔,但总感觉这一举措让读书变了味道。

这周校长找我做一次三分钟读书分享,想想便答应了,我想在正式的场所光明正大的说说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把这次分享的题目定为《读书之乐》。

下面把分享会的发言稿附上,全给自己的这次冲动留个纪念。

                      读书之乐       

    于我而言,读书之乐在于随性。

    我是个读书很随性的人,或是故事精彩的,或是书名有趣的,或是朋友们都在看的……年少读书时追琼瑶、迷三毛,痴恋金庸,但也读茅盾、巴金和鲁迅,读李清照读纳兰词也读泰戈尔,国外的小说从《译林》开始接触,然后一路读了《简爱》《飘》《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曾经还是狄更斯的死忠粉。现在想想读书最多的时候是在师范校读书期间了。如今这个年龄的我,读书就只是选择些轻松的看,言情的、家庭伦理的、穿越的……结果被当时读高中的女儿严重鄙视了,有一段时间我就读她推荐给我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

    现在不太敢连续读小说,因为我是喜欢一口气读完故事的人,年轻时挑灯夜战还行,如今是不再做伤害身体的事了。所以,最近我的床头上放着这本书——《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一个从北极村走出来的北方女子,一个球迷,一个多产的优秀女作家,她的散文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本书收录了迟子建几十篇散文,很多是旅行游记。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西栅的梆声》《鲁镇的黑夜与白天》《萨尔图落日》《水墨丹青哈尔滨》……作者不仅带我们赏九州名城,也引我们领略异国风情:《鹿皮带里的劈柴》让我们寻到巴黎的本质“再朴素的心,也要有一个高贵的外表”;《非洲木雕的“根”》让我们了解了这个民族内敛的激情和含蓄的美;《废墟上的雄鹰和蝴蝶》则让我们置身墨西哥,到国民宫观看维拉的壁画,再到蓝屋看看卡洛的作品,想像他们在那一世手牵手,就像卡洛在画中描绘的一样……现在,是不是和我一样心动了?在不能远游的日子里,捧这样一本书在手,随作者的文字远行于万里之外。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读着书中的这段描述,结束这次分享:

“游过西栅,天色已昏。九点一刻,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

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的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最后,我想说,读书之乐,不需要功利,全凭个人喜好,随性为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