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愿望是:都好好说话
昨晚和蜜姐的约会中有一个小事件,我想把它记录下来:
清澈的在玩的地方有玩积木和穿珠子的,穿珠子那,对面坐了一对母子,男孩儿大概三岁多左右,蜜姐一走到那里,男孩儿就对蜜姐说类似不准她玩的话,男孩儿的妈妈大概就在跟他说玩具要一起玩,我一直坐在不远处看着蜜姐,没有过去。她看了看那个男孩儿,没说话,就自己去另一边玩积木去了。没多久那个男孩儿也到了玩积木这,坐在蜜姐旁边,他伸手去拿了蜜姐那附近的一个积木,蜜姐就去他手里抢,他推了下蜜姐,蜜姐也不示弱连推了他好几把,连凳子都推倒了,我连忙就过去拉着蜜姐的手,另一只手扶好了凳子,男孩儿又坐了下来。我对蜜姐说:“两个人可以一起玩,用嘴巴说,我们不动手。”这时男孩儿的妈妈也来了,就立刻用说教的方式在教育男孩儿,随后我又坐回了我的凳子上。应该刚刚被蜜姐推倒了凳子男孩儿有点不服气,他妈妈一来又开始说他,估计心里更不舒服就动手打他的妈妈,打了第二下,他妈妈就开始回手给他,一来一去的,男孩儿毫不示弱还把打的范围升高去打妈妈的脸,这位妈妈一直在说:“你又不讲道理,还打人,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你的啊?”我因为要看着蜜姐那个方向所以也就能看到他们之间的一切,其实我挺尴尬的,这时看着那个妈妈的手伸进男孩儿的衣服袖子那,在掐他,我心里开始不好受起来。
男孩儿对妈妈说:“你为什么打我。”妈妈回他:“因为你打我,我当然要还手啊,谁教你打人的啊。”男孩儿还是不停手,很重的又打了他妈妈的脸一下,妈妈把他一翻过来就开始打屁股,妈妈接着推开他,对他说:“我走了,你自己一个人呆在这。”我的脑子不停的提醒我自己,不要去干涉别人的教育,即便我觉得那很不应该。但是当他妈妈说要走的时候,又因为我坐在那实在是不尴不尬的,我就开口对男孩儿说:“妈妈不会走,我听到妈妈说你上幼儿园了,那你是哥哥对吗?阿姨刚刚看见妹妹也推你了,玩具可以一起玩,和妹妹一起去玩可以吗?”男孩儿望向我的时候眼神柔和了许多,可是他妈妈又开始说:“你看阿姨这么好好的和你说话,你怎么这么不乖,你看妹妹比你乖多了。”他妈妈说完,这个男孩儿又开始朝着他妈妈动手,我只能暂时离开那个区域,期间蜜姐偶尔会望向他们之间的你来我往的打人行为,但她始终没说话。
小孩子之间抢夺玩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这个男孩儿因为这个小事件就没再玩了,一直站在妈妈面前,因为妈妈曾多次推开他,说要自己走。其实我当时特别想附在他妈妈的耳边说:“拥抱下你的孩子,告诉他你爱他。”至于打人行为和其他的不急于这一刻去沟通,因为陪孩子来玩才是初衷不是吗?作为旁人都很尴尬了,可想而知当时孩子的感受,作为孩子的妈妈在公共场合也肯定不愿意是这样的状态。
放纵行为和过度的说教都是我经常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去注意的两点。孩子应该明白任何事都有属于它的界限,不需要过多的干涉,而是清楚明白的告知他,剩下的由他们自己去思考,思考后付诸于行动。而过度的说教我也曾经有过,直到有一次我还在说,蜜姐用手覆盖在我的嘴上,还微微笑看着我,我就知道孩子什么都明白,我其实不用说太多。
昨晚经历的这件事,让我心中感概万千,如果我们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当作一个可以和我们平等对话的大人,那我们还会轻易去动手?去说教吗?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我们需要去尊重的人,我们还会不分场合去数落?去比较?去评价?去教训吗?有这一切的行为只是因为成年人在心里划定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没有自己懂事。所以忘记了尊重其实是不分年龄,不分阶层的。因为孩子没有获得过尊重,自然心中对尊重二字的理解也终究只是浅薄的,而不是由心而发的行为。那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必定会缺少一些重要的思想。
我之所以选择在育儿路上坚定不移的学习,育儿育己,我的思想需要上升,不断的上升,学无止境。
想着那对母子,我的愿望既简单又难行。有一天,我们可以和孩子好好说话,我们可以和爱人好好说话,我们可以和父母好好说话,我们可以和所有的人好好说话。
ps:文章系作者蜜与熹原创。如喜欢,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获得同意后注明出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