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少女脸”毁掉的中国女人
潮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焕新,社会对女人的标准却好像没怎么变:
19岁的张柏芝是永远的经典,20岁的邱淑贞是最惊艳的回忆。
就算俞飞鸿46岁依旧美得不可方物,也有资本浪漫地超脱,舆论的热点依旧是:你为什么不去过大多数人的生活。
中国女人似乎活在一种矛盾而严苛的标准之下:永远保持少女脸,却不能一直少女心。
48岁的许晴,容貌姣好保养得当,但稍有娇憨之态,就会被骂:20岁这样是可爱,40岁这样是有病。
美可以,嗲不行。中年女人撒个娇,就是作。
而年轻女孩呢?刚过20岁生日,发的朋友圈是:
啊,竟然就这样奔三了。
30岁,对中国女人来说,就像“法定的刑”。
△
人人都惧怕变老,可为何中国女人最怕变老?
因为社会仿佛对“老女人”有种既定的歧视。
提到“老男人”,人们大多能联想到陈道明、吴秀波之类的中年大叔。他们才华多、阅历广,是岁月打磨出的艺术品。
而“老女人”却明显是个贬义词。
一次,作家蒋方舟去做按摩,她说起自己是89年生人,按摩的小弟称赞了一句:“89的啊?看不出来,您保养得真好。”
言外之意,28岁,你已经老了。
女人的年龄,精确得像温度计的刻度,每上升一度,社会对她的容忍就降低一分。
年轻时的张曼玉美到什么程度呢?一颦一笑可倾城,一嗔一怒亦娇嗔。《甜蜜蜜》中的她,举手投足间就连女人都要折服。
有一个外国影评人说:“我愿意买票去看张曼玉呼吸!”
张曼玉在2014草莓音乐节献唱/视觉中国这样灵动的张曼玉,到了中年坚持追寻自我,却屡被吐槽:
她现在暴瘦显老,美人终究会迟暮;
她的歌声是“被上帝放弃的声音”,一把年纪还到乐坛捞金。
她情史如此坎坷,与小多岁的男友注定不能善终……
如果张曼玉是二十岁,她的行为可能会被贴上“有个性”的标签。
但没有如大众所愿“优雅地老去”,她就变成了“爱折腾的老女人”。
△
在对男女婚育选择的包容度上,人们的标准也完全不同。
“大龄未婚”的命题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是剩女而非剩男;拥有巨大年龄差的婚姻中,男大女会被调侃,女大男却要承受谩骂。
李冰冰找了小自己16岁的男友,并表示“我已经足够强大,不惧失败”,但网友的评论中依然不乏恶毒的讽刺:
演员徐静蕾大龄未婚,在访谈节目中总是会被追问:“你对女人晚婚晚育是什么看法?” “你对冻结卵子是什么看法?”
她每次都淡淡地说:“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啊。”
徐静蕾在节目中谈及婚姻观/《鲁豫大咖一日行》刻板偏见中,上了年纪的女人不结婚还放肆去爱,就如同老房子着火,不可救药。
歌手李健在一次采访中说:“女性从来都艰难,我很欣赏那些靠自己的能力把生活过得很好的女性。普遍来讲,中国的夫妻之间,常常会觉得男的配不上女的。有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人就在公共场合光着膀子,大声讲话,让人觉得……不堪。”
记者问道,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女性怎么办?
李健说:“看自我造化,看运气。如果运气不好,为了凑合找一个不堪的人,其实还不如单身自由快乐。”
可就算有好运气,又能怎样,总有更苛刻的要求等在不远的将来。
△
曾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伟大的女演员?
2006年,《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的米兰达一角,让57岁的梅丽尔在中国广为人知。
她将中年女性“风暴中的寂静”诠释到极致,一个眼神就让24岁的安妮·海瑟薇黯然失色。
67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6年做客《早安美国》,优雅十足/视觉中国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她依旧活跃在银幕上,彻底打破了女演员40岁就走下坡路的定律。
“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曾说:“我希望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的演员,谁都不会介意她是不是太老,因为大家都想看她继续演戏。”
而国内女演员的标配,年轻的“傻白甜”都等着男主拯救,人到中年的都得歇斯底里为了家庭焦头烂额。
演员梅婷曾在采访中说,拍完《父母爱情》,很长一段时间没戏拍,很迷茫,因为角色都开始变成“妈”字辈的。
《渴望》中的刘慧芳,代表50、60后女性的生活,面对老公的背叛、妯娌的百般刁难,原则只有一个:忍忍就过去了;
《女不强大天不容》中的郑雨晴,代表70年一代的女性,朝九晚五忙工作,十分努力才能过安稳的日子中,免不了手撕婆婆。
然而从没有女主角能像《傲骨贤妻》中的Alicia,走出背叛和羞辱,在男人堆中依旧拼得自在精彩,同20岁的哈佛高材生竞争也毫不逊色。
《傲骨贤妻》中的Alicia重回职场/视觉中国影视剧里,最害怕变老的中国女人们,几乎没人能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
市场的需求和娱乐圈的渲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媒体报道一个女明星状态较好时通常会提到"少女脸"、“少女气”。
而女星一旦素颜出街,状态不好,便要与大妈、婚姻不幸、事业衰落划上等号。
谁都喜欢美的存在,但是当中国女人的美“不能”被时间侵蚀,她们就是在承受暴政。
△
作家候文斌曾经说过:“男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大,女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卑。”
中国女人的青春好像特别短,过了25岁就要开始紧张了。
没结婚的焦虑,结了婚的恐慌。
时间流逝使得原本甜蜜的爱情演变成苍白平淡的“家奴”生活,女人也深陷于自己不被家庭、社会需要的失落当中。
杜海涛曾回忆和母亲相处的细节。一次回家吃饭,他随口说了一句饭不好吃,妈妈就不说话了,在那里沉默了很久很久。
自那以后,不管妈妈做的饭味道如何,他都说真香。
她们渴望被需要。
变老让人时刻沉浸在如临大敌的恐慌中,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在加速生理上的衰老。
“人老如黄花落叶,无人问津、无人欣赏,那种失落感让曾经辉煌一阵的妙龄人不寒而栗。”
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和《女人四十》中则体现出中年男女的对比。
《女人四十》中萧芳芳饰演的阿娥,不仅面临着容颜衰老、身体机能退化的问题,还要顶住年轻女同事可能取代自己、婆媳关系复杂、孩子上学不听话等各种压力。
电影《女人四十》剧照而《男人四十》中同样面对重压的张学友饰演的语文老师,却在从高中班上年轻漂亮的女学生那里寻求慰藉。
心理越脆弱,就越容易生事端,而一旦生事端,就害怕被遗弃。
女人本不必害怕衰老,可现实却在强调,衰老意味着失去所爱。
△
比自卑更可怕的,是变得不敢自信。
去年春节,收拾家中旧物,翻出了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
二十出头的她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喇叭裤,上身是一件酒红色的毛衣,一头黑色的大波浪,涂着大红唇,笑得灿烂,惊艳时光。
而现在,妈妈的衣服都是最基本的老年款。给她买了一条新款围巾,她却觉得“太花了,不像话”。
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人上了岁数,一打扮就会夸张,要被人说是招摇。
“一把年纪了还美什么呀”,中年女人就以这样的理由,自然而然地认同自己已然失去了变美的权力。
而国外的女性却不以年老和皱纹为耻,反而将其当作是一种智慧、成熟的象征。
美国有个65岁的时尚博主Linda Rodin,满头银发,可就算与年轻俊美的模特站在一起,也还是气场满满。
没有做手术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任凭皱纹增长也毫不畏惧。
如张爱玲所言:“真正的女人只会死,不会老。”
变老,从不该意味缺失的女性魅力,或衰减的存在意义。
△
《廊桥遗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当人渐老,恐惧会渐渐消退,你短暂一生中的真正模样,才是最重要的值得探寻的事。
伊能静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遇到过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开着一家古董店,染着浅紫色头发,穿着拖摆蕾丝裙,怡然自得地过着晚年生活。
那种抛却年龄做自己的人生态度对她的影响很大。
有个人到中年的妈妈曾问伊能静:“我女儿现在不太愿意理我,同事也觉得我的脑力记忆力不行,不把事情交给我,老公平常也不怎么和我交流,我该怎么办?”
她答道:“你已经在花一辈子在照顾子女,你也把你的一生贡献给这个家。你已经证实过自己的完整,现在就是你该做回你自己,回到青春期做少女的时候啊。如果你青春期放弃了什么,那现在刚好是去做的时间。”
世界如此之大,在你思考的这一刻,阿拉斯加的鳕鱼可能正跃出水面,极圈上的夜空散漫着五彩斑斓,西藏的鹰盘旋云端。
成熟是有能力纯粹地面对生活,不再质疑自己,而非永远焦虑:我该在别人眼里活成什么样子?
正如苏菲.玛索所说:
“人的外貌会随著时间改变,我们也没必要太惊慌。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改变,学会在光阴流逝中找到与自然的平衡点。其实,皱纹也是在讲述人的故事、人生的故事”。
刻着沧桑的脸蛋依然美丽,因为那里烙印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