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深处有神祗
——浅谈武强华的诗歌创作
性灵深处有神祗
作为一个诗歌的阅读者,看到倾心的作品,有时候不免扼腕顿足,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读到这样优秀的作品。看过武强华的诗歌,我如是说。她的名字有点中性,乍一看好像是个男性,其实一秀女也。况且她也生活在张掖——这方我们共同的家园,于是,我更是为自己的惰性羞愧了。失之交臂让心灵静谧的文字,就如同错过苍山洱海间一帧辽远的风景,如同失去风与叶际遇时刹那间的灵光。不过,终是读到了,实实在在触发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直以为真正的诗人性灵深处是有神的存在的。这里的“神”是人类个体渴望与自然万物融合的思考,是最原始和单纯的世界观。当诗人的认知中万物皆有灵,这就为诗歌的创作打开了一扇门,主体隐匿在客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就会在天空飞翔或在大地奔走或者穿越时光。
阅读武强华的诗歌,我感受到了一种饱满和空灵的存在。饱满来自她诗歌中情感表达鼓盈盈的张力,空灵则来自万物皆有灵的禅思,让语言得意纵横驰骋。
廖泉之夜
这算什么呢
牛羊的位置现在我们坐着
我用它们的耳朵 听见
风停下来
把孤独的叹息还给了夜
汩汩地 一朵又一朵开着
泉水像猫一样
捧着月光
七星向北 舀了一夜
这静谧 还是满的
《廖泉之夜》是武强华《沿着黑河行走》组诗中的一首,诗人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而且表现的丰盈而饱满。当诗人在此刻“羽化成仙”,思绪才能肆无忌惮的游走,由草地到牛羊,由牛羊到它们的耳朵,“风”“夜”“泉”都沾染些许神性,“我”被无限放大,大到充盈在天地,寂寥地看着“北斗七星”这柄勺子,在掏空夜的静,想象力给诗歌带来了知性的美和哲理的向度。可以品味出,武强华的诗歌有着西方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歌的韵味,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和说理。当然,意象派的诗歌也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武强华的诗歌也是汲取了古典诗歌的营养,用现代意味的手法创作而成的。
武强华诗歌空灵的一面,应该是受到了禅的影响。她的笔名曰苇西,我暗自猜度该是出自禅宗祖庭达摩“一苇过江”的故事。印度佛教和魏晋玄学的撞击,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旷日持久,“诗佛”王维当属最典型的的诗人。接受禅的思想,成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空与静,也成就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天人合一的高蹈,可以说禅在文人那里脱离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滋养心性的审美观念。烦恼即菩提,禅的境界可以让性灵直达神祗,正视生活中的无奈和烦忧。武强华的诗歌给读者强烈的感受是一种“无我之境”,“我”隐匿在天地之间。这首《红沟》之三尤其给我的印象深刻。
红沟
这山 前世的肉身一定是柔软的
一定是褪去了盐 风干了内心的一个喇嘛
步入了轮回
等你来辨
这谷 只是钥匙
斜跨在腰际 等待神谕
开启下一个轮回
此外,诗人写作诗歌的技巧已臻圆熟,一首诗歌晶莹剔透,不露斧凿之痕。衔接全诗的是汩汩的诗意,而非关联词语。语言含蓄,意蕴深长,不是直白的铺陈,而是意象的叠加和意境的营造。读她的诗歌,需要细细的品茗,唇齿间才会有诗意的留香。
诗人仿佛接受了神谕,而她只是向性灵深处的神祗奔跑!
性灵深处有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