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心有多急,回家的路就有多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7041/e02751d456a1b61d.jpg)
家乡有句俗语:腊八过后就是年。儿时记忆中,腊八过后,妈妈就开始忙碌、张罗一切过年的事宜。
掰指头算日子,念叨着,腊月二十三敬灶糖;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买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腊月二十八,蒸馒头;腊月二十九,上祖坟。一直到大年三十,除旧迎新,满满当当一直排至除夕。
小时候,物质条件远不及现在,可以线上线下的买买买。一切过年的物什都需要在家亲手准备,可也正是那样的忙碌,让年味变得悠长浓重,充满期盼。
如果说,那时候对年的期盼,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几毛压岁钱,是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那现在,对年的期盼,便是腊八之后,争分夺秒抢到的车票、团聚日期越来越近的喜悦,以及天南地北都挡不住回家脚步的匆忙急切。
01
犹记得,十八岁那年,外地求学,第一次乘坐火车离家。一张无座票,承载少年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无限遐想。一天一夜的车程,一走就是四年。
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习惯了经常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异乡熙熙攘攘的人潮,从前的人来疯,爱热闹逐渐变成了更喜欢和交心的朋友偶尔小聚,饮食习惯和作息起居似乎和大城市更合拍。
于是,急切的想走的更远,不听父母的忠告,朋友的劝阻,一心想到更广阔的地方。殊不知,再回头,已成为再也回不去的孩子。
现如今,作别家乡已十年有余,过年成了超市里的拥挤,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生活变的越来越好,那份快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02
都说,父母在,不远行。作为一个曾经执意外嫁的女儿,还记得临别时,透过车窗玻璃,看到母亲抹泪的身影,当时只觉感伤,却无法真正体会眼泪背后的悲伤和不舍。
直到自己做了母亲,亲历当妈妈的辛苦不易,才明白父母恩的真正涵义。后又因孩子年幼,连续几年,都是父母不远千里,几番周折,来我所在的城市慰藉思念之苦,才懂得,什么叫父母心在子女上,子女心在石头上。
于是,再读龙应台那段: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忽然就湿了眼眶。
父母挥手送别的身影仿若眼前,作为子女,深陷现实生活的压力,无法经常陪伴,只能看他们头发渐白,身影蹒跚。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故事每天上演,能做的,只剩年终节前,仅仅数天的团圆。
03
都说人生轨迹是一个圆,从零开始,又终于起点。少年不知离别恨,总是匆匆,老来识尽愁滋味,落叶归根。父母子女,未尝不是如此。相聚离别,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付出的,总是被辜负,但依然无怨无悔,护他长大,送他离开。
想想这些年,从掘强任性的女子,到宽容柔软的母亲,经历的越多,便越能体会父母亲情的伟大。也曾悔恨自责,只是有些错误,不是后悔就能弥补。
于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在父母有生之年,反哺他们的恩情;为在子女成长之季,给予最好的榜样。人生难得圆满,总有遗憾。只是有些遗憾,只要去做,从来不晚。
转眼,又是一年腊八,握着手中那张归家的车票,看周围各色拥挤的人潮,想说,愿我们这些离家的孩子,心中脚下,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