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英语“流利说”
连续加班的第N天,饭后在小区露天停车场绕圈散步,
前头几步一对老夫妻走走停停,对着手机嘀嘀咕咕,凑近一听,果不其然的又是“流利说”同学,
老头和老太还互相纠正发音,帮忙答题,那股比学赶超的认真劲让跟在后天晃荡消食的我十分惭愧,回家后奋笔疾书,写下自己多年想学好英语,但至今没学好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身边坚持打卡“流利说”的有:我的闺蜜(全职孩子妈),同学(医务人员),同事(在职孩子妈),老公(学渣上班族),而作为很早就知道这款APP的我至今没敢花钱挑战“全额返还学费”,没时间是借口,主要是担心自己应付,就像最近刚结束的100天“水滴阅读”,自己最后就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心理还盘算就当花了99元买了的笔记本、爱情宝典、原著书籍和一次体验。
我是初一开始接触英语的,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单词是“what”,然后不知道是没有语言天赋还是学习方法不对或兴趣不大,总之英语除了高考成绩一般,大学飘过四六级外就没有在其他地方发挥过。
关于英语我做的哪些努力:
放了一本单词书在副驾,也就一直放着了;
新概念4本书,边听边学完成了第一册,还不做题;
喜马拉雅“口语天天练”,后转到为公众号“爱英语”,至今没完成全部句子过一遍的计划;
老友记,英文歌什么的也都随风去了~一个看不下去,一个听不进去~~~
工作后还花钱报了口译班,很认真的把老师的课件资料都拷贝,然后不练不用放存电脑里。
曾经有外国客户到访,老板带上了英语六级的我,而饭桌上我除了临时查的“干杯”(现在也不记得了)外,什么都没法对客户说。又有一次集团搞年会,来了好多行业大咖大佬歪果仁,作为会务组的一员,真的只能端茶倒水,连个带路都没法做。“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是每次有外宾场合我的懊恼,知道“英语”的好处,也下了决心学,可坚持不过百天。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我还只是在想,当下次机会来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