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哲思受益良多

下最笨的功夫,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2017-09-15  本文已影响9347人  怀左同学

文/怀左同学

01

昨天有两个人,他们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导师和我说,要多读原著原典,接触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让自己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他说做学问,他最看重的是对资料的搜集掌握,不穷尽所有资料,他一般不会动笔创作。看论文,他看四点:有没有料(资料);有没有识(见识);有没有胆(文胆);有没有我(个人风格)。他说,如果论文里没有这四点,那基本可以扔掉了。

他以前还担任着一些职务,现在全力做学术,他说,对学问,要存敬畏之心。

再联想我们,也许我们都“太聪明”了,一两天一篇论文,复制、粘贴、保存、完工。

上完课,二胖和我聊天,她说:“哥哥,我们还需要再踏实,再低调,再努力一些,也许在小环境里可以显出能力,但以后我们还要和更优秀能力更全面的人竞争。”

她经常给我把握航向,失意时鼓励我,有小成绩时告诉我更要低调谦虚,虚名浮利都是过往云烟,唯有踏实努力,才能不断前进。

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做好了,才见真功夫。

我知道路还很长,如果不能展翅高飞,那就选择做一只蜗牛吧。

虽负重前行,但不会停。

02

我还有两年毕业,所以经常和人聊到未来的职业,朋友说她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是很精通,所以考虑是不是应该认真学一门技术,为将来做准备。

我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她说:“我非常喜欢写作,从小就喜欢写,但我觉得写作没法给我提供生活保障,所以我想学英语。”

“那英语就能给你提供生活保障?”

她说:“如果学好英语,我以后可以去培训机构,可以去做翻译……”说完后,然后等待我的意见。

其实我现在也不清楚未来的职业,我只是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既然没办法看清未来,那就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

我喜欢读书写作,其实个人兴趣也很广泛,但越长大,越懂得了舍弃,删繁就简,我想把读书写作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尽自己努力,越做越好。

下最笨的功夫,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我能想到的,大概只有这句话。

关于这一点,我在看《精进》那本书时,里面也提到过。

书里强调专注于一个领域的意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发展个人才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职业技能一般,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缺乏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和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一件事上,做到最好

什么是最好?

也许是业内顶尖、也许是无可替代,我现在还不清楚,所以我还在继续做着。

同时,书里还提到过一个词,叫“半衰期”,说我们应该做半衰期长的事情。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做可以长线投资,收益逐渐累加的事情,终有一天,量变会引起质变。

03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风靡全国,他的个人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天坚持,读了十几年史书。

所以当他最后出书时,他之前的同事还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普通人十年如一日做着普通事于是最后变得不再普通,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别人最后的成绩,却没有看到中间的热爱和坚持。

很少有人会想到读史书还能有这样的成绩,但别人确实实现了,我们先是惊愕,然后崇拜,之后一群人效仿,然后热不过三天。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现状,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眼前利益,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一件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少数人做了,越做越好,最后成功了。

果然,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容易成功,那就是很多人眼中的傻子,他们可选择的路很少,认定一件事,就尽全力做到最好。

04

也许长大的标志,就是归于平淡,慢慢把精力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以前觉得自己读的书挺多,但真正开始读书后,才发现自己知识寥寥,诸子全集、二十四史、历代诗词散文、诸多文论,再加上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西各家理论著作……真的,再给我十辈子,也读不完。

从此以后,明白了自己还差得远,只敢说自己喜欢读书。

其实在校学生大多数都一样,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左手玩着手机,右手写下迷茫。

当然我现在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假想着未来一定要做什么工作,而是选择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用三五年的事情去坚持,用心去做。

我也看不清未来,但正因为看不清,所以才有意思,才有挑战性。

我还是看不清未来,但我不怕,也不再茫然失措。

能做的,就是下笨功夫,踏踏实实,把自己的热爱,做到最好。

未来,等我来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