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少不重要,吸收多少才是关键
活到现在回头看,那真的是轻狂欢脱到了极点,自以为是、自大自傲,如今依然自恋,不过想到当年模样,还是会赧然,也带着丝丝自得,恣意妄为,始终不曾委屈内心。
时光流逝,历事渐多,得益于修行和记录,可以抽离出来看自己,确实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那些关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在整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和认知边界。
看得更清楚,就会有一些超脱于技巧、或者所谓干货的领悟,技巧确实有用,尤其那种关键时候实质性的提点,拿来就可以马上用的方法能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路径,真正重要的方法和认知,绝对不是单纯的、学习别人的干货就能获得,一定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反复内化成习惯或自然反应的才管用。
明白那么多道理,如果没变成自己的东西,肯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真正的“知”是只属于自己的,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一种忘我的状态,我们知道,但是我们在遇事前竟然不知道或者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知道,这样的“知”才是真正对你起作用的,平常说的知识,会对我们起到作用,但是绝对不会起关键的作用,不会在做决策时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的选择、判断还是那个危险中或紧急时来不及思考会有的第一反应。
我们周围有很多学习者,很勤奋、看上去也很用心,有的一生都在忙碌,但是却没有深入思考,也始终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形成自己的个人系统。我们需要经常思考或者审视自己的是:我的知识体系到底是什么架构?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有什么样的?什么是我极有心得、极有自信、而我反而没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得到APP上聚集的可以说全是积极上进的群体,罗胖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知识获取的场景,我徜徉其中,很是舒适。从16年上线就开始使用以来,截止到今天,学习总用时6262小时,笔记800余条,听书1332本,读书44本,学习课程13609讲,不可否认的是我受益极大,属于改变人生方向程度,论利用效率,甚至有自信在他3000万用户中至少排进前十,但99%的内容都是在拓展信息广博度,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一些简单的理念,然后切实践行.
所以,好的信息吸收方法不管读书还是听视频,大致就是3个步骤:
大量信息中抓取有价值的,然后能够把很多的信息条理清晰、逻辑层次讲出来,这样才算是真正吸收进自己的系统,以待有机会的时候随时调用,从中提炼,可能就一些小卡片就写的下的道理。
然后再在价值信息上延展,价值信息只是框架性的,仅仅是情报,把自己看到、经历过、获取的诸多信息、领悟和体验都考虑在内,才能把情报转变成真正的价值或者成绩。
最后就是内化,很多好东西已经成为自己的,日用而不知,甚至都不知道这套思维框架是如何形成、是怎么行事的。
当我们满怀焦虑的要求干活,或者苛求一种方法的时候,我们的人性是稳定以及安全,我们希望面对的世界、身处的环境是确定且方法明确的,我们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但,真实并不是如此。
这世上有时候有直接简单的解决方法,比如要钉钉子,需要一个锤子,这就是明确且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我们面临的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复杂且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我们的生存、发展以及追求的欲望,选择的方法往往都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性,还解决不了。
只有找到最底层、最关键、隐藏又深的那个关键节点,才可能拥有一种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不在非战略性节点上消耗战略性资源。
今天的世界有太多的垃圾信息、太多的诱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损耗我们智力资源和大脑带宽,但我们要有自己的系统,吸收一两条适合自己的真知,然后切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