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大学,考研,学习大学路上不迷茫

为啥我打死也不想考教资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3人  老马是个蓉漂

昨天母亲来电话,简单聊完当前生活后,就开始说:“儿呀,你都大三了,啥时候像你姐姐一样考个教师资格证啊,就算将来不用,也能多留一条路... ...”

从大二开始,家里每次打电话都是三句离不开教资,即便表面保持微笑,心里依旧是无数个拒绝。当时给家里的答复是“教师工作比较单调,不适合我这种连凳子都坐不住的人。”但每次都会被一句“先生存后发展给怼回。”

东施效颦,效来的是病态,为世人耻笑;

邯郸学步,学来的是丑陋,为天下讽刺;

蝇子从舞,从来的是愚蠢,赔上的是性命。

1

前不久一朋友发票圈说自己已经通过了教资,就在我发消息祝贺她,顺便问问她今后打算的时候。她只是轻描淡写:“其实工作的事儿,我也没想太多,只是听爸妈说现在教师工作稳,涨工资快,在北上广好落户所以才考的。就算以后不当老师,多一个证放在那也好。”

“那你将来想做什么呀?”

无语凝噎... ...

早在我们踏入大学校门,身边很多人都会今天劝你考个这个证,明天劝你考那个证,多一个证多一条路,就算用不上,摆着好看也行啊。这里我倒想问:如果你考证就为了装点门面,那花钱办个假证不就得了,何苦浪费那时间那精力不去看会儿书打会儿篮球哪怕看场电影。


2

证书之所以炙手可热,主要是因为它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但是有证就一定等于有经验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单位评价一个人,也过于依赖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然而,一张纸,一本证,不能和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挂钩。

现在就业市场上,“证霸”求职受挫早已是家常便饭,HR早就看惯了一堆求职者拿着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证书摆在面前。证霸求职难,对大学里存在的盲目的“考证热”而言是一剂清醒剂。

3

记得自己大二时,不顾家人反对报了国家翻译考试(CATTI),最后自己用大二一年拿下了二级,不过我认为从备考到拿证,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一个小红本小绿本,而是在自学翻译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型。

曾看到一个问题:“上大学应该做学霸还是证霸”,想起前不久写文章说的一句话:“英语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期末考试四六级、也不是雅思托福BEC,而是英语本身。你英语好了,需要考试的时候考就OK了。这就好比钱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房价车价学费,而是钱本身。你钱赚够了,需要的时候花就是了。”在这里老马再加一句:不是考什么证所需的知识就很重要,而是知识本身就很重要,平时多学习,多积累,需要考证的时候考就完事儿了。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更不要认为有一堆证书装点门面就能前途无忧了。

结语

造成“考证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四个字——从众效应,所幸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附着于证书之上的光环逐步被剥离出来,理性的用人单位也对证书有了一种更审慎的态度。

在你决定考什么证书时,先问问自己到底用不用得很上,理性对待证书考试,冷静面对荣誉奖励。考取一些证书之前,应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就业定位和清晰的规划,以免浑身都是刀没有一把是锋利的。实际工作能力,不是仅靠理论考试就能考出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