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有感
读《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有感
看了《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一书,我认为这本书的本质就是通过具体事例的方式向读者阐述“活教育”的教育观点。结合自己的工作,使我深刻理解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成长中的小花,由于生长环境、种类的不同,生长速度、开花时间也截然不同,但如果我们能耐心培养,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能动性,终有一天会看到美丽的花朵绽放。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地呢?我认为只有真正地转变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属于学生,才能最接近理想的教育。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特点;“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设计活动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会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云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这些事实都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应该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当孩子对事物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适当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比如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运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并在日后真实的教学中去实践,通过游戏、表演、展示等教学模式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高学习兴趣,使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