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城市故事旅行·在路上

东莞节日民俗及美食

2019-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故道生花

叶少贞

三月份分享会上,燕华介绍了她家乡汕头的美食。开心之余,很多同事想了解东莞本地的民俗、美食,财务中心里我这个唯一的纯正东莞妹子责无旁贷,本月分享会是我的主场,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东莞的。

东莞既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节日,相同的节日里也有不同的特色内容;既有特有的美食,相同的美食里则有特有的味道。

一、春节

迎春花市是广东春节风俗中最大的特色,东莞也不例外。花市一般腊月廿七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除夕夜是花市的高潮,送旧迎新的市民或全家出动,或呼朋唤友,大家结伴行“花街”,人们摩肩接踵,场景浩大。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祭祖是莞人春节的的重头戏:在大厅中央摆放一张神台(即四方大桌),在神台上铺一块红色或带有红色图案的布,以有龙凤图案的为最佳。在神台上按次序摆放供品。祭神用的鸡很讲究,必须是杀好,除去内脏,翅膀折叠在背上,双脚放进肚里,头部扬起,鸡嘴里衔一颗红枣。

一切收拾妥当开始祭拜。长辈领祭,一边拜一边口诵祭语,内容一是缅怀祖先恩德,二是希望祖先保佑本家族子孙绵长。

初一要去庙里拜神。拜神基本上是由家庭主妇来承担。她们为了抢在吉时烧到头炷香,为家人求得来年的平安和幸福,不惜在凌晨或是半夜就动身,带上供品,携着儿女,摸黑就往庙里赶。

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长安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狮之乡”,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

二、卖身节

每逢二月初二东坑镇举办的“卖身节”,是当今东莞的第一大特色节日。当天数以万计群众聚集,游走十里长街,争相淋泼“仙水”,购物寻仙,观赏花车,场面盛大热闹。

史料记载“卖身节”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东坑卢姓大户每年二月初二时张榜招工,其他大户纷纷效仿,二月二成了当时的人才招聘大会,吸引远近青壮年来东坑,逐渐演变为当地一个节日。

清末民初东坑有“小澳门”之称,数百年来粤港澳三地民风相融,商贸相集,每年“卖身节”期间,港澳和周边成千上万的人赶来参加,使集市贸易、雇工订约、万民同乐成为“卖身节”的三个主要内容延续几百年,后来衍生出“卖身必寻物”、“购物必遇仙”、“买物必好运”等民间传说。

现在的卖身节已经不存在买卖雇工,但集市美食、仙人降水、购物遇仙的民风依然盛行,同时融入了花车巡游、万支水枪淋射,以及苗寨、侗寨、傣寨等民族风情表演。

三、端午节

与很多地方一样,赛龙舟、吃粽子,是东莞端午节的主要内容。

每年东莞市石龙镇金沙湾要举行为期2天的“石龙杯”龙舟竞赛,除有多支传统龙舟队和国际标准龙舟队参赛外,还举行大型文艺晚会、焰火表演、极限运动表演、书画大赛、明清家具及古玩展等活动。

许多自然村都有自己的龙舟,临近几个村也会组织比赛。龙舟平时都沉在水塘下,用泥埋藏防止木质腐朽。举行龙舟活动前几天把龙舟从水下泥土中挖出,然后清洁上漆翻新,准备工具、饰品。举行活动当天天未亮时装上龙头龙尾,天亮后,龙舟盛装打扮出发,从河涌划到比赛场地。

过去赛龙舟时,很多母亲会用赛场里的水给小孩洗身子,说是洗“龙舟水”可以祛病消灾。

四、香港人旅游节

每年7月17日到8月14日,樟木头镇举办香港人旅游节。樟木头镇地处东莞市东南部山区,当地人口不足3万,却聚居了约15万香港人,素有“小香港”之称,因此每年举行香港人旅游节。

以樟木头文化广场、观音山、滨河公园、汽博中心为主会场,有大型文艺晚会、汽车展销会、花车彩灯大巡游、万人登山、泼水节、啤酒节等文艺娱乐活动。

五、拜七姐

七月七在东莞人称之为“七姐诞”,又称“拜七姐”。主要活动场地在东莞市望牛墩镇,有祭拜、花车巡游等活动。

听老人家讲,过去的“拜七姐”是姑娘们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月初六、七月初七晚上在房前空旷处摆出桌子,供奉七杯茶,七种水果,七碗甜品,点上七支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六、重阳节

莞人很重视重阳节,有些学校会放假半天。登山、放纸鸢(老鹰风筝)是重阳节的主要内容。过去人们是到家附近的山去拜山,现在汽车多了,很多人结伴到周围名山大川去爬山。放纸鸢是重阳节的又一项活动,山岗上、河滩边、平地、屋顶都有人放纸鸢。只见纸鸢满天,五彩缤纷,随风上下,煞是壮观。

七、冬至

莞人认为冬至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远在外地的家人,无论是学子、游子、打工仔、上班族都要尽可能回家团圆,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东莞过冬至的内容有吃冬至圆子、冬至饭、祭祖、敬神等内容。“冬至圆子”要做成红白两色,所包的馅大如鸡蛋,称作“圆仔母”。有馅的祭祖,无馅的拜神。

八、特色美食

1、厚街烧鹅濑粉

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的是后街烧鹅濑粉。

烧鹅濑粉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上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本就鲜美的汤中浸上了烧鹅的香味,更是美味。

2、道窖裹蒸粽

道窖裹蒸粽,是道窖的一大特产,驰名千里。道窖裹蒸粽的历史源远流长,记载着道窖人的勤劳和智慧。

据史记载,当年南宋少傅张世杰驻军伶仃外的崖山,被元将张宏范攻破后,有叶、刘、吴、吾四人不甘当徭役,逃落至此立村,繁衍生息。明清以后,更多的中原人迁居至此,使中原文化习俗得以保留和发展。

道窖裹蒸粽初时的做法与现在的中原人做法一样,用棕叶包好糯米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吃时加少许白糖。后随着时间推移,心灵手巧的道窖人对裹粽做法加以改进,加进了蛋黄、莲子、绿豆等物,做成了今天香飘千里的道窖裹蒸粽,种类繁多,有崧木粽、豆沙粽、莲子粽、咸肉粽等等。

3、三禾宴

东莞的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花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其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风味别具一格。

禾虫 禾花鲤鱼

现在鸟类需要保护,东莞市林业局2014年已经开始倡议市民拒食禾花雀,2017年禾花雀已经被从“濒危”转为“极危”鸟类。我不介绍这个菜,也不建议大家寻找这道菜。我希望永远在田野看见这个小精灵在跳跃,在歌唱。

4、塘厦碌鹅

“碌”是东莞话,外人不明其意,“碌鹅”以为是“卤鹅”,实际“碌”是煮的意思。塘厦碌鹅是具有客家风味的东莞菜。

将鹅放到调制好的汤里面煮,煮熟后,味道就全部进到了鹅肉里。而骨髓则和白切鸡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带血,非常新鲜。塘厦碌鹅的做法比较特别,不同于传统粤菜的做法,味道跟普通烧鹅不同,口味偏重,有点像北方的做法,但骨髓带血又是粤菜的特点。

5、东坑糖不甩

糖不甩,顾名思义就是粘得甩不掉的东西,形似汤圆,有甜蜜美满的意思,从前只有在过冬、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如今是东坑街头巷尾的小吃。

关于东坑糖不甩,有个有趣的说法:旧时男女比较保守,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亲,如果女方同意这门亲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糖不甩”,就知道亲事大功告成,开心吃上两碗,这叫好事成双。

如果女方不同意亲事,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腐竹糖水,就知道这门亲事“散”了,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却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辞而去。

6、咸丸

咸丸是东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专门食品,表示合家团圆之意。

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糯米粉制作丸子,随意捏成团,不加馅。用鸡作汤,佐以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咸菜。

7、茅根粥

茅根粥是东莞特有早点,与“鱼片粥”“猪红粥”“蟛蜞粥”同为大众早餐最爱。茅根粥以鲜茅根、玉竹头、扁豆、赤小豆、茯苓等,与米同熬,具有清凉、去湿、降火诸多功效。

吃粥时,加盐少许,清香可口。佐以油条,可称绝配。

以上就是我今天介绍的内容了。时间有限,我无法给大家介绍东莞所有的好玩、好吃的,大家有空多到各镇街走走,相信可以发现更多好东西。

我有空也会给大家露一手,让你们尝尝正宗的东莞特色食品,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你们就期待着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