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博弈视角看孩子
你问我出生前在干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这首《挑妈妈》的小诗让人看了不禁泪目。还看过绘本《盼望》,讲述的是父母希望有个孩子的盼望之后遭遇困难,度过困难随之而来莫大的喜悦,歌颂着爱与生命。在深耕课程中听到杨老师娓娓道来孩子在子宫中的整个成长过程,精子历尽千辛万苦与卵子结合,一天天的成长变化,直至最后的出生,是从无到有的最神奇的创造。听着听着,内心瞬间柔软,被融化的感觉,跟随着描述,把回忆和思绪拉回到了两个孩子的孕育过程,细细品味其中的点点滴滴、共同憧憬美好的未来。一个幼小的生命出生了,如何从婴儿、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直至以后的成家立业能顺利、平稳的度过一个个成长期,需要父母们有极高的智慧、无尽的爱意。
网上曾流传一段视频《给妈妈打分》,当妈妈给孩子打分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的缺点、不足和不满意,最高也就打七八分,而轮到孩子们给妈妈打分的时候,清一色的满分,妈妈们看到这么一幕,全都泪奔了。父母眼中的百般挑剔与孩子眼中的完美无缺形成鲜明对比。曾经的初心被我们走着走着走丢了,我们看不到孩子了,我们找不到孩子了,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关系变得越来越糟了。孩子们离开学校,离开家庭,一批批叛逆孩子、问题孩子应运而生。这是怎么了?这些孩子们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这些父母们怎么了?我想根源便是父母们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看不见孩子的心灵、看不见孩子的感受、看不见孩子的需要、看不见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把所有的愿望强加于孩子,以我们的需求为目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其实落脚点最终都是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根源是隐藏在我们背后那未被满足的心愿。
曾经的我就是这样肆无忌惮的残害着孩子的,曾经的自己是那么要强那么强硬,要求孩子必须优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无比汗颜。孩子从小到大不论学习上还是绘画抑或其他特长都很优秀,专注力、学习力也很棒,但我依然不满足,各种特长班、补习班轮番上阵,只关注到这些表面上的内容,从未走进孩子内心看看,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有情绪有反抗我就会想方设法让她顺从,用自己的强大欺压孩子的弱小,虽然没有恶意打骂,但是那种邪恶的眼神、那种嫌弃的表情传递出去的全都是满满的恨,孩子能感受到的恐怕只有冷漠和恐惧了。对待那么一个小生命怎么能忍心,当时的自己心中没有爱,自我价值极低,没有自我,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稚嫩的臂膀无法承受如此之重。当她无法取悦父母不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得不到爱时,孩子根本体会不到什么是爱,更不会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会产生本能的逃避,会处于自卑阶段。感触很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孩子对我的言语和行为让我很不舒服,当时的自己不知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总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所站的立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实这就是机械趋同与依恋中所讲到的,是我们父母的模板导致孩子与我们趋同的现在的模样。孩子在六年级开始身体出现各种不适,肚子痛痛胃痛,到医院各种折腾检查,吃了N多种药,依然难受,再到后来开始隔三差五的在家休息,直至最后的完全离开学校。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反抗,促使父母的觉醒。在《辍学低龄化与社会化阻滞》中其实详细阐述了问题原因,孩子取悦不了父母,找不到意义感,在早期的生命发展的连续性产生了中断和跨越,在家庭中没有发展出合作互助、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从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想想这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是不是家庭需要的,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曾经的我一手遮天,搞得家里是乌烟瘴气、暗无天日,哎悔不该当初呀。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痛苦就没有抉择,孩子的离校迫使我快速走进博瑞智,开启成长学习之路。最初的目的依然是孩子,让她怎样快速返回学校,现在不学习那怎么行,将来怎么办。各种焦虑和压力让我到处寻医问药,治着治着,我才知道方向和目标都错了,南辕北辙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我转而开始修炼自己了,疯狂的学习上课,自18年4月开始到年底的八个月时间,家训、高端、顶一、研究生、爱与传承全部上完并多次复训,同时开始在汪老师那住院治疗,我开始对自己开刀,找出那些潜藏在身体内的毒瘤,一刀刀的将他们剔除,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风雨之后的彩虹是多么绚丽多彩,才能体会到攀登之后的山顶是多么沁人心脾,才能感受到披荆斩棘之后的生活是多么回味无穷,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才明白感恩如此重要,才知道居然可以同时做好母亲、妻子、女儿多重角色。现在的自己依然在成长学习的路上,时刻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尤其疫情期间,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有了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才深刻体会到看到孩子看到老公是什么感觉。那是基于爱的大前提下,大家合作共赢的一场拉力战。
要想从博弈的视角来看孩子,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所需,同时明确孩子的立场以及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才是多方合作共赢。记得老师课中讲到的天堂的故事,其实就是大家合作共赢的典范。第一课中讲到关于羊的寓言故事,很鲜明的阐释了当前孩子所处的弱势地位,无处论理,只能父母去觉察孩子、看到孩子,当你看到了,你就能理解了,当你理解了,你就释然了。孩子需要的是能够换位思考、能友好的沟通、能够理解他们的喜好、能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啦啦队长、无条件的爱他们,不评判他们的父母。而我们需要的则是找到工作的意义、懂得生活的乐趣、享受运动的自律、徜徉学习的快乐,做一个优雅知性魅力的女人。知道了就要去做到,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不断成长自己修炼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后半生来影响孩子的前半生,我们活明白了自然会看到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
一是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识,没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做地基,博弈这场战争就会很难打。深耕课和杨老师真是秀色可餐,为大家提供了充足的精神供养,从深耕一开始一课课挺过来,被杨老师那深厚的背景知识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所深深的吸引和折服,今后的时光会长时间的在这里,泡着泡着那就是愈久弥香,香气逼人,这里为博弈者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我会好好珍惜合理使用。二是安静耐心有意识。当人能够静下来慢下来进入有意识层面,才能用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疫情期间一直不能正常工作,一家人从未一起待在家里这么久不出门,这也是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在家里的这段时间,没有情绪,没有要求,突然自己能看到老公看到孩子的需求,那种感觉很美好很宁静很安详,当看到了就不纠结了,当看到了就不痛苦了,当看到了就不纠缠了,当看到了就释然了就轻松了就有力量了。跟着老大一起追星,听她讲他们的成长过程和背后的故事;一起看明星大侦探,听她分析各个角色之间的关联;一起玩扑克玩麻将,看她在游戏中的自我成长。孩子的这些需求我看到了,看到了她想要的倾听、她需要的陪伴、她期待的玩乐,无条件的爱来满足,那些一起谈笑的画面、一起征战的场景似一幅幅画作跃然纸上,都成为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三是以成长为目标。孩子现在虽然没有在学校学习,但并没有停止成长,只是没有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但是作为自然人的成长从未停止。自己可以独立坐动车、坐飞机出去学习上博博瑞智的课,到了会场就是他们的天下,和老师们打成一片,私下里都成为要好朋友。自己可以做饭、洗衣服,料理自己的饮食起居,疫情期间的饭食都是自己做的,自理能力非常强。自己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事情,有条理有步骤,是个逻辑能力很缜密的孩子。自己可以网上购物,各种渠道、平台、货品,她总能买到质优价廉物美的好东东,时不时给我来个惊喜。经常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画作、书籍中,对于喜欢的人物、风景等,可以半天不动的在那画;对于喜欢的书籍,可以彻夜不眠的追着。多么好的专注力和持久力呀。四是做有魅力有修养的女人。要内外兼修,要由内而外的去修炼自己,先让自己的心变得美丽,变得善良,变得柔软,由内而外散发出那种美好,那种修养,那种魅力。再辅以健身和运动,让自己的外在更加有动力更加有活力,散发出那种阳光那种积极。让运动迸发出那种坚持那种耐力那种勇气,让外在更加有美感。内外兼修,由内而外,先要做到有修养的思想,进而指导行为,进而提升气质,进而形成最高版本的自己。五是要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父母都有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那都会动力十足,人生变得有意义了,追逐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也会增加自己的责任心和自我价值,形成良好习惯,自己的四个引擎就可能被重新整装,人生真的会有不同。我们自己的人生会突然有了光彩,不再是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自己会活的特有劲头。父母在追逐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也会效仿,定自己的梦想目标,有了自己的责任,会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形成良好习惯,他的四个引擎也可能会装上,这比说教强过千倍。父母在实现梦想和目标的那种状态会影响到孩子,是生命在影响生命。还有那种追逐的热情,也会感染孩子。六是心怀感恩持爱前行。感恩周围的一切人,感恩父母,感恩大家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是必须的,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我们应常怀感恩之情。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要语言和行为都去做,要立即实施时不我待的,父母在一天天苍老,他们对我们是无欲无求,只希望我们好好的,能多些陪伴。对父母要尊敬尊重,要顶礼膜拜,长幼尊卑有序,只有这样,家族才能传承,家道才能顺承,家人才能和谐。孩子以前的出言不逊源于我这个样本出了问题,找到根源,坚决遏制,痛改前非,时不我待。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是慢慢积累和成长的过程,犹如一个生命的孕育过程。让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脚下有路,一起用心、用爱陪伴孩子成长,尊重理解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看到孩子的需要、感受和生长过程。共同携手合作,一起创造灿烂的明天,一起成为明天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