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天才的商人,时尚的引领者,信息化时代的新艺术形式的领路人——安迪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狗睡觉要落枕_7387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提及油画,一旦提及便自动与之拉开距离,认为是有钱人或者艺术家的领域。将之束之高阁。油画尚且如此,艺术便更是空中楼阁。

今天请到的主角便深知这个问题,于是他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将楼上的东西“拿”下来,通过复制分享给我们普罗大众。那是谁做了这个先驱呢?

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怪才——安迪·沃霍尔

马克思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分析一个人且有着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更应该将其放入时代来分析。

安迪·沃霍尔生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发源地美国,处在这个大变革大发展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39年人们有了黑白电视机,没过多久彩电闪亮登场。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电视,电影,广播迎来井喷式发展。快速的发展与变革培养了人们接收和理解新信息的能力。但是艺术仍然离大众十分遥远,更不用说这个没有多少历史积淀且长期受制于欧洲国家的美国。

转换成人话来说就是欣欣向荣的美国让大家生活好了起来,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于是开始反对怼天怼地怼美学无意义的“达达主义”。追求更多新奇且有意义的事物。

当时受印象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盛行。画家从构思到作画过程到成品都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艺术本身的抽象表现主义受到注重消费,看中结果的市场经济的冲击。波普主义应运而生。它起初将市场存在的现成品通过拼贴进行二次创造来试图达到磨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后来作为最坚定也最彻底的波普艺术拥护者——安迪·沃霍尔,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转移到画布上,甚至触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底线——重复。开始大批量的重复印刷。这就意味着艺术不再独一无二,也就更谈不上神圣了。

社会关系讲完,我们接着聊聊人物背景。

21岁的他离开匹斯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像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没有面包谈什么梦想。于是他找了份商业插画师的工作,解决着他的生存。这段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意义却是巨大的。他明白了要想在视觉艺术上有所成就前提是被人看见,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期作品↓)

《I like dance 》1948

《living room 》1948

早期作品可看出是受到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

渐渐他在业内混出了名堂,连续两次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让他更是风头无两。可站得越高越觉无味,于是开始了全新的尝试。

《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s》

32个罐头看似相同却又不同,每个罐头代表一种口味。说句题外话,这个时期的他还没想出用“丝网印刷”的技术来复制自己的作品,因此这32幅都是他手绘完成的。不过在绘画过程中为了保证作品相同,灵活运用了投影仪。

这系列作品一经展出便造成轰动效应,反对,批判的不计其数,认为他是“终极的玩世不恭和骗人的把戏”。甚至隔壁的展览专门买来罐头,售卖给大众,以此来讽刺安迪·沃霍尔的把戏。可讽刺的是这一行为造成了更大的轰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沃霍尔和他特有的艺术风格。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知道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被大家知道了就都是好事,毕竟很多明星,网红就是这样火起来的。

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品质——不惧怕非议,安迪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万恶”的资本主义看到了这带来的广告效应,于是

《5 coke bottles》

《Green Coca-cola Bottles》1962

可口可乐广告出来了。当时的宣传标语很奇怪,大致是这样的“无论你身份几何,你喝到的可口可乐和总统喝到的别无二样,都是一样的好”。这种武断的绝对平等让我觉得莫名其妙,高阶层的人呼吸的氧气和普通人的就有差别了?

虽然广告标语很奇怪,但效果却是十分显著的。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除去本身实用性去观察它们的时候就会让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因为实用性的原因才被大家看到和使用的。

后来各种广告接踵而来

(奔驰的)

(香奈儿的)

(苹果的)

这些被人们熟知的品牌传播的过程也增加了安迪的名气,当然品牌也只是一部分,当过记者的他深知名人的影响力的规模有多大,于是最为出名的

《Marilyn》1967

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被印在了他的画布上。让遥不可及的女神成了近在咫尺的商品。

但看一幅感觉她是笑着甚至嗔怪的,但这么多幅放在一起看却又觉一丝悲伤。虽然安迪一直神秘地声明自己作品无意义,但或许数量本身就有了意义。

影响世界的毛爷爷也被他印了出来,也就是在美国才做得出来。由于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让每个毛爷爷的心情都不一样。或严肃或开心,色彩真的很奇妙。

他的其他选择无一例外都是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的人,像猫王,约翰·列侬等

他把名人当做商品,把商品当做商品,渐渐地自己也成了商品。作为一个天才的商人,他将广告营销做的炉火纯青。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修斯说:“沃霍尔画什么根本不重要,因为他的客户只看得见他的签名”。更讽刺的是,许多作品的签名是由他母亲代签的。

他自己在他作品《美国》中写到,“我老觉得政客和演员是最能体现美国特色的。他们可以把自己拆成若干碎片,需要的时候从里面挑一块,说‘嗯,这次我做这个就行了’,和整体相比,碎片自然是狭隘的,无趣的。可人们想看的也无非就是碎片。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他们认为你是谁。

沃霍尔也像他说的那样,把自己拆成了许多的碎片。百老汇服装设计师,鞋履插画师,专辑封面设计师,标本收藏家,记者,主持人,模特,画家,电影制作人,作家,杂志创刊人……这么多碎片,没“精神分裂”实在是了不起。

这些是他的一些摄影作品

这是拍摄电影的时候

我认为艺术是不能被定义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风格,新的风格出现总是会被诟病和抨击的,后来受众多了也就形成了潮流。其实之前的古典主义就十分刻板,艺术学校也只是培养的无自己思想的画师而不是画家,后来无论是浪漫主义,印象派,野兽派还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承载了许多历史,使之越发神圣,也就越发脱离群众。

沃霍尔的选择是丢弃了画家双手的神圣性,使作品量化与可复制化。变成了真正的商品,可商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是艺术了吗?

(这个笑容就能看出他是真心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无论是对他的讽刺也好,称赞也罢。能把自己人生过得如此丰富,着实让人羡慕。能在去世多年仍被作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至于他是否是艺术家,只能交给时间去判断。

感谢阅读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