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唯有爱,能够治愈一切人生。
《外婆的道歉信》是费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二本小说,该书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6年曾掀起全球阅读狂潮,出版后持续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50多周,作者巴克曼凭此书位列美国亚马逊文学榜首位,当选瑞典年度作家。
本书主要是以一个7岁女孩爱莎的视角,在亲爱的外婆去世后,按照外婆的遗言让她给寓所的每个邻居送去的九封道歉信为主线,讲述了一个爱与守护,原谅与治愈的暖心故事。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人的童话,不仅深受小孩子的喜欢,也治愈了无数成年人。
正如《小王子》里写道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不管是大人抑或小孩,我们都要明白生活充满了诘难和痛苦,唯有学会自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热爱,去理解,去守护,人生才能更幸福。
1、要与众不同,才能做自己的英雄
爱莎是个与她年龄极其不符的7岁小女孩,有股小大人似的成熟。
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爱调皮捣蛋的外婆,她会半夜带爱莎翻围墙去动物园看猴子,拿屎球丢警察,还会拿着彩弹枪朝推销员射击。
也许每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而外婆就是爱莎的英雄。
外婆说:优秀的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看看那些超级英雄,毕竟如果超能力人人都有,那就没什么好稀奇的了。
而外婆的超能力就是为爱莎构建一个密阿玛斯的王国。
小时候,爱莎很恐惧睡觉,因为她听说很多小孩会在睡梦中死去。
外婆就告诉爱莎通往这个王国的方法,在这个不眠大陆,她每天都会给爱莎讲许多童话故事。
日常生活中爱莎会和外婆用她们这个王国特有的密语,那是只有外婆和她才知道的沟通方式。
外婆年轻的时候是个外科医生,走南闯北,去过许多国家,救了很多人。
后来年纪大了,不喜欢社会上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才表现的有些离经叛道。也许外婆内心一直未老,仍旧是少女时代的模样。
她把七十七岁活成了二十七岁的模样,无惧他人的眼光,不受年龄的桎梏,过得潇洒自在。
外婆告诉爱莎: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爱莎的性格孤僻,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甚至遭遇学校霸凌,总是被高个子的同学欺负和追赶,被同龄人排斥。
连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也说爱莎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为此,外婆对她说:“脑子迟钝的人总是说脑子灵敏的人有注意力问题。蠢货们不明白,在他们想清楚一件事之前,聪明人早就想明白并开始想下一件事了。所以蠢货总是感到害怕,有攻击性。没有什么比一个聪明姑娘更让他们害怕的了。”
因为有了外婆的守护,爱莎逐渐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没必要因为不喜欢的人和事去妥协而选择刻意合群,一味的将就和委屈求全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与众不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它代表着创新与独特,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往往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才能造就而成。
敢于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不囿于旧俗,才能收获新生。
每个人都是平凡无奇的,就像空气中的一粒微尘,沙漠里的一颗沙砾,海洋里的一滴净水。
芸芸众生中,我们又是与众不同的,与动植物有别,因为我们有思想和主见。
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同的,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有你有能力和才华,别具一格,命运才会垂青你,机遇才会出现在你面前。
要学会与众不同,做自己的超级英雄,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爱去体察生活,如此你才能平稳、快乐。
2、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和理解
爱莎因为爸妈的离婚,性格孤僻,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有些不合群。
在学校也不受欢迎,遭到校园霸凌,只能一味地选择隐忍逃离,只有外婆在的时候会处处维护爱莎。
再加上爱莎的爸爸妈妈各自开始组合新的家庭,妈妈也孕育了一个新生命。
爱莎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她担心同母异父的小宝宝到来后,妈妈的爱会全部给妹妹(弟弟)。
外婆在爱莎的妈妈小时候就远离他乡,四处治病救人,并未给予女儿关爱和呵护,所以母女俩矛盾重重。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若缺少爱的陪伴,所求得不到回应,长大后会没有安全感。
爱莎的妈妈同外婆一样,是个工作狂,对爱莎总是疏于照顾和陪伴。
爱莎的朋友就只有外婆,除此之外,就只有书籍陪着爱莎。
后来爱莎的妈妈表示即使有了小宝宝,也一样会爱她,就像外婆在的时候一样。
经过和妈妈对外婆的一番追忆后,爱莎渐渐放下了防备,开始接受继父和尚在襁褓里的弟弟。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去试着理解她,给予她恰如其分的陪伴。
《朗读者》中有段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学会尊重孩子,不过度苛责,而是理解她,不高高在上,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和她做朋友。
要做孩子的榜样,言传不如身教,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是一个很温暖的词汇,可有时也是伤害我们的利刃。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有人说:小时候受的伤,终生无法治愈。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可以选择后天努力来不断修炼,改变自己的人生。
《欢乐颂》里有句台词:“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自始至终,家都是我们的起始和归宿。
也有人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作为孩子,陪伴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第二次是作为父母,守护在孩子身边,懂得第一次生命的难能可贵。”
只有父母输送给孩子源源不断的爱和勇气,给足她恰到好处的陪伴和理解,孩子才会幸福一生。
孩子也不应该封闭自我,而是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放下过去,成全自己,换个角度,理解家人的爱,即可拥抱幸福。
愿每一个小孩都能在家庭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快乐的长大。
3、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伤,它需要时间去疗愈
爱莎住的公寓是一栋四层楼房,一共九个房间,它是外婆年轻的时候买下来的。
后来这栋房子就像一处僻难所,收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九户人家,都是外婆救下来的。
外婆住在顶楼,和妈妈、爱莎、乔治对门。
住在外婆楼下的,是生活优越的家庭主妇布里特·玛丽,她总是有事没事找茬,一辈子都活在她的规矩里。
布里特·玛丽10岁的时候出了一场车祸,差点死于非命,是外婆救了她。
当时车上一共四个人,除了她和父母,还有她的姐姐,可偏心的爸爸妈妈却抱怨为何死的不是她。
这让年幼的布里特·玛丽很受伤,长大后的她与阿尔夫恋爱,却遭遇背叛,而后选择了分手。
后来她又与阿尔法的哥哥肯特结婚,却惨遭丈夫出轨,可她却选择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的维持着一份名存实亡的婚姻。
布里特·玛丽的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被抛弃,被背叛的阴影中,后来外婆给她的道歉信中写道:
“对不起,我从未对你说过,肯特配不上你,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就算你是个老太婆!”
她才终于醒悟过来,与肯特离婚,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巴黎之旅。
布里特·玛丽家的对面,住着一个不苟言笑、爱穿黑裙子的女人。
她是外婆在一次海啸中救下来的,黑衣女人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在那场海难中,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和两个儿子。
从此她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与黑暗中,她每天都让自己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上每晚都酗酒,喝的烂醉如泥,在楼道里大喊大叫,把人生过得一团糟。
就像外科医生无法给自己做手术一样,她治愈了很多人的心理障碍,却唯独解救不了自己。
爱莎在外婆送给黑衣女人的道歉信中,慢慢的了解到她的情况。
于是爱莎决定邀请黑衣女人参加圣诞聚会,并和她交换礼物,爱莎的善意让女人卸下了长久以来的伪装和防备,终于开口诉说她对儿子、丈夫的思念。
在情绪得到疏解后,黑衣女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重新开始绽放色彩。
二楼的莱纳特和莫德夫妇,是一对很和善、可爱的人,莱纳特喜欢喝咖啡,每天至少要喝上二十杯,而莫德则喜欢制作一种名为“梦想”的饼干。
他们是为了躲避吸毒、家暴的儿子而住进来的,因为害怕儿媳妇和孙子受到伤害,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的,总是关上房门,不与邻居来往。
后来爱莎主动陪他们的孙子玩,还分享了她的玩具和童话故事,夫妇俩才放下心来,欣慰的笑了。
在莫德夫妇的对门住着阿尔夫,他总是穿着一件皮夹克,怒气冲冲的样子。因为后悔自己当年出轨,失去了布里特·玛丽,他决定终生不娶。
因为痛恨弟弟肯特的横刀夺爱,多年来他和弟弟的矛盾异常尖锐,每次见面都能够闹得鸡飞狗跳,后来在爱莎的鼓励和安抚下,他终于决定和弟弟和解。
还有一楼的“怪物”,他长的高大魁梧,凶神恶煞,其实胆子特别小,因为曾经是军人,退伍后患上了战争后应激障碍。
在焦虑和恐惧的折磨下,整晚都做噩梦,睡不踏实,还患上重度洁癖,每天都要洗手、消毒。
在爱莎的鼓舞和感染下,他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被坏人袭击寓所的情况下,站出来保护了大家。
人活一辈子,每个人心底都有着深浅不一,不为人知的伤痛。
正如书中所说的:“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都是怪物。有些因为悲伤才变成了怪物。”
有的人受到伤害,把它当成教训,作为垫脚石不断成长;而有的人遭遇挫折,一蹶不振,潦倒度日。
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天真的,人性的丑恶在利益冲突面前被不断放大。
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好自身安全,在善良时一定要留有锋芒,不要成为人见人踩的烂好人。
村上春树说:“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的。”
困住我们的远不是外界的伤害,而是自我造就的囚笼,这世上多的是温暖和爱,不要因为伤害而封闭内心。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伤,它需要时间去疗愈。
要勇敢的面对现实,走出心里的阴影,你才能探索下一片光亮。
写在最后:
巴克曼在书中的结尾处写道:“结束一个童话故事很难,当然所有故事都得在某个时刻结束。”
爱莎最终和妈妈达成和解,开始接纳继父和她的新生弟弟,并且在开学时,主动与新转来的同学打招呼,后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每个周末,她都会和爸爸见面,一起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并且主动要求了解爸爸的新生活。
解开所有的心结后,爱莎收获了父母双倍的爱,并且还与邻居们和谐相处,他们互相治愈、守护着彼此。
曾经以为得不到爱的爱莎,如今生活在爱意满满的世界里,原来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就能收获幸福。
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过去的伤害里,如果不能及时醒悟,只能终生被困牢笼。
面对伤害,只有坚韧不屈,内心强大,才能自我救赎。
正如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一书中说: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爱与希望不能拯救的,给自己时间去疗伤,慢慢放下一切,去拥抱美好的事物。
唯有时间,能救赎一切;唯有爱,能治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