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读《茶经》· 教你识别好茶青
前面学习了茶树生长环境及栽种方法,接下来看看茶叶(茶青)品质的识别判定。

原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这一段明确指出原料茶叶——茶青的选择及品质评判。我们一句一句来细读。
野者上,园者次。野生茶叶的品质好,园圃里人工种植的较次。
现如今,这个标准也还是可以借鉴的,但并不绝对。
陆羽时代,自然生态环境鲜有人为干扰破坏,野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而茶树种植技术又还未成熟,人工种植的茶当然不及野生茶。

随着种茶技术的不断发展、茶园环境管理的不断优化,现如今人工种植茶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不逊于甚至高于某些野生茶。
不是所有的野生茶都是好茶,也还要看茶树的的生长环境是不是优质。而且未经驯化野生茶树茶青,不但口感不佳,甚至可能对人体有害。
所以,现如今,野生茶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也不是“野生”就一定胜过“人工”。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这一句是讲向阳山坡有林木遮阴(阳崖阴林)的茶树茶叶品质评判。
这里有必要提示一下,陆羽时代,只有绿茶,所以茶青的品质是按制作绿茶的标准来评判的。

紫者上,绿者次: 茶青以紫色者为上品,绿色者次之。这样的评判标准与现今不尽相同。
笋者上,牙者次:芽叶肥壮如笋的为上品,新芽展开如牙板的较次。
陈椽《茶经论稿序》是这样解释的:茶树种在树林阴影的向阳悬崖上,日照多,茶中的化学成分儿茶多酚类物质也多,相对地叶绿素就少;阴崖上生长的茶叶却相反。阳崖上多生紫牙叶,又因光线强,牙收缩紧张如笋;阴崖上生长的芽叶则相反。所以古时茶叶质量多以紫笋为上。”
叶卷上,叶舒次: 芽叶边缘反卷的为上品,叶缘完全平展的较次。
新叶初展,叶缘自两侧反卷,现如今仍是识别良种的特征之一。而嫩叶初展时即摊开,一般品质较差。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谷地的茶树,不可以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生腹中结块的病。
谁说陆羽只精通茶?明明也是懂医的好么!
不愧是茶圣,仅四十三言,茶青的品质识别标准就轻轻松松了然于心。当然,理论还需结合实践。要真的学会识好茶,还得亲身体验学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