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日记(六)
2020-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麦86

有些学生写作文,写的很快很长,但是经不起修改。
这倒不是说老师要求多高,而是学生在写作文是恨不得把所有的事都写进去。通常,我们把这类文章叫做流水账。
流水账作文的主要成因在于学生抓不住重点,又迫于字数要求不得不努力凑字数。
写一篇作文,老师在教学生作文时,一般都会告诉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或者一篇材料,首先要分析题目和材料,确定文章主题;然后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取一些服务主题的事例;接着组织布局,构思文章如何展开;最后下笔行文。
当然,老师在讲的时候,学生都很清楚,到了写的时候,这些又都丢到了脑后。据我观察,这里问题最多的就是组织布局这一块,学生不懂得如何安排事例,使事例的张力最大化。这是缺少练习的表现。
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是下笔行文。简单的叙事学生都可以做到,但细节的处理却不到位,尤其是能为主题服务的细节常常一笔带过,这也是学生作文时字数不够的最大原因。
除上述外,学生作文经不起修改的另一个原因是作文口语化严重。比如一篇记叙文,学生通篇都是“我怎么样”、“我做了什么”、“接着…”、“然后…”这些平铺直叙的句子。这样的作文读起来索然无味不说,逻辑也是十分混乱。
上述两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第一类写不长,第二类写的长,废话多。这两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用书面语言表达思维。
解决这类问题,光是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将书中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