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书

好的服务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提供合适的服务|《服务设计微日历》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122人  花枝_action

《服务设计微日记》是被公司的交互设计师安利的,说是有助于分析用户场景和需求。

服务设计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将有形的和无形的接触点进行有脉络,有组织,系统的挖掘、设计与整合,并能够为产品或服务创造附加价值的活动、方法或是思维。

乍一听是很高大上的概念,或者有的人会觉得这就是瞎扯的理论,但结合作者茶山列举的每一个案例,看完之后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服务设计就像是拍电影一样,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他们分别在什么场景下出现,他们的出现是为了实现怎么样的目的,这都是有讲究的。

所有人都在宣扬互联网+,但互联网的本质不是说做了个APP/网站,把线下的流程搬到线上就完成了的,想象一个你在淘宝上购物的场景,一般的卖家可能就是你下单他发货,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好的卖家可能就会在你的购物体验中增加很多小惊喜,当你在网页上浏览商品的时候,好卖家找了专业的摄影师拍摄了很多美图,并做好了不同商品之间的推荐和搭配,当你下单支付后,会有专业的客服打电话或者线上与你确认购买商品的细节,比如你买的化妆品是针对于油性皮肤的,客服可能就会询问你的肤质情况告诉你一些提醒事项,发货之后会发短信通知你是什么快递,预计多久送达,当你拿到快递后,发现包装的特别精美,店家还送了小礼品,贴心的放了使用建议的小卡片,你是不是会觉得这次购物体验特别好。

以上总结一下,就是茶山提出的服务设计的接触点,包括:

数字接触点(在店面浏览下单支付)

人际接触点(客服电话沟通)

物理接触点(购物后拿到快递是物理接触点)

好的服务是闭环的服务,是依靠可以形成闭环的不同类型的接触点构成的,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用户提供好的服务,让用户在每一个和你接触的瞬间,都感觉到恰如其份的关怀。

回到这本书的角度,茶山用很轻的方式来表达观点的,每一页都举了一个小例子,并通过小例子说明自己的想法,优势在于阅读会非常方便,但是在逻辑性上就欠缺了一些层次~

另外一点,实际上在我的阅读过程中体验并不是特别好,比如说胶装书的平铺很不方便,使得我在记笔记的时候不得不拿手臂或者重物压着书页,尤其在后面几幅接触点的展示图时,跨越了两页在阅读上就有一些小障碍,从产品设计上是不是可以说考虑的并不周到呢?

豆瓣评分:8.0

作者:茶山博士,阿里巴巴小二

推荐系数:5星

建议阅读人群:希望提升产品/流程中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人群都可以了解下本书的概念

---------------------

读书笔记:

服务设计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将有形的和无形的接触点进行有脉络,有组织,系统的挖掘、设计与整合,并能够为产品或服务创造附加价值的活动、方法或是思维。

国民对于服务的理解,决定了国民将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一个好的服务,在服务前,服务中和服务后的各个阶段,接触点的布局、比例和侧重点都是有讲究的。

接触点类型:

物理接触点:服务接收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接触面中,有形的物理的线下的接触点。例如购物后拿到快递是物理接触点;

数字接触点:在店面浏览下单支付是数字接触点;

人际接触点:如果有线下体验店,在导购员的介绍下购物是人际接触点

好的服务是闭环的服务,是依靠可以形成闭环的不同类型的接触点构成的。

服务设计就如同一部电影,服务系统中的各个对象,就如同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有主角有配角,各个角色出场顺序不一样,是根据你要表达的思想安排的。

不给用户提供不需要的服务,也是服务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服务设计的三个价值:

使用价值: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价值

响应价值:反馈及反馈感的价值

关怀价值:人文关怀和情感呵护

将西瓜切成两半销售,可以降低用户购买的心理成本,让用户在购买前能够确定西瓜的品质,可以帮助商家提高销售西瓜的速度;

连续3个成功的接触点,可以有效的转化成一个成功的感动点。

服务设计从来就不是在解决一个点的问题,而是定义和解决一个服务系统的问题。

服务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全面提升整个服务链条中的用户体验;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和系统的重组及优化;第三阶段,是国民的幸福感。

不要认为做个英文的网页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是差异化,要提升国际化就得首先深入了解差异化,包括消费,物流,产品,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

服务设计经常强调全面(维度多样性),系统(组织的结构化),闭环(流程的完整性)

好的服务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服务。

不是要为用户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去掉用户不需要的,将“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保持平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