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法青春

【连载】我的大学(2)——三部曲之二

2016-08-14  本文已影响126人  阿好在德国

我的大学(1)——三部曲之二


上一篇之后,我在斟酌,写这个主题的意义,是梳理自己,还是影响读者,给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还有一个想法:纵然过去有弯路有压抑要改,还是往前看,没必要陷入过去的漩涡里了。用现有的智慧,把过去总结一两句,然后看当下,往前走。


-1-

没有复读,没有欢呼雀跃,极其平淡略有败兴的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有的亲戚眼神闪着羡慕的光芒,重点本科呀,有的亲戚说,觉得你应该考得更好。

到底是青春年少,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心情也明快起来。毕竟紧张压抑的高中过去了,仿佛黑暗的中世纪结束了,伴着扭曲僵化的心灵,我迈入了师师曰破的那所大学,开始了自我修复生涯。

橱窗里贴着专业介绍,师资是第一届。我笑笑说,没经验有热情,好啊。

报名了一些社团,广播站、编辑部,都通过了。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听了一些讲座: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姐,励志演讲家彭清一教授,南大心理学孙非教授,还有英语某教授的讲座......虽然不多,还是有收获的。

大二,应老师要求,做学院里圣诞晚会的主持人。平安夜降临的那个下午,一直在彩排,作为宿舍长的我也没顾上和其他7位舍友姐妹商量布置房间,只是留了一句,靠大家了。回来后,宿舍非常漂亮,气球,拉花,彩带,节日的氛围很浓。其他宿舍的同学纷纷过来照相。看来一个人精力有限,充分授权,相信团队的力量

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尽管有一些不快乐,有一些阴影,还有不甘心和后悔,都慢慢的烟消云散了。接受,感恩,向前。

说来也巧,高中毕业时,我在纸条写下了大学修身的目标:活泼、稳重、幽默、乐观、自信、开朗等等。大学四年来,有不同的朋友、同学一一评价过我,就是纸条上的那些形容词。再次验证了那句,有目标就有方向,能实现。

大学里,有的同学找到了闺蜜,有的找到了志同道和的朋友。我却没有。常常风雨无阻一个人上自习。倒也不觉得孤独。后来和一个舍友刚结成语伴,每天用英语交流,可惜很快她就出国了。另一个宿舍的同学找到我,要搭伴上自习,我同意了。

但是,同出同进形影不离,不代表心近。自己不成熟、无主见、观念闭塞。友谊也是不成熟的。和爱情一样,好的友情是能让人成长的。很遗憾, 有我自己的原因,不知如何亲密相处,又受嫉妒、控制的影响,很被动,很束缚,并没有真正的开心。

或许是内心的某种匮乏感和挫败感,我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深刻反思过。只是后来随着成长,我告诉自己,学会拒绝,学会说不,学会温柔的坚定,学会关爱自己。学会积极主动的与欣赏的人交流交往。

这些心理回顾在《人生至少一次全力以赴,奋不顾身》一文中也有提到。总之,任何时代的青年,都有当代青春之烦恼,但是,积极主动是铁律。找到自我,追寻真爱是铁律。

后来表妹读大学,我跟她说的就是,解放思想,勇敢追爱。

例如:学外语就要和外籍人士对话,就是要去外教公寓找老师聊天,不是离经叛道,与众不同,是正常现象,学好语言的必经之路。

例如:主动结交朋友,敞开心扉,不躲避。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尽可能的坦诚,直率。做个大方坦然爽朗的人。

例如:不抱怨环境,否定环境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接纳别人也等于接纳自己。看好的方面,注意力放在自我创建上。

-2-

大学毕业时,我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但是报考研究生,又是几度曲折。第一年,因为对当年高考失利的不甘心,报考了心中认为的英语专业最好的学府,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没有成功。

目标不怎么专一,信心也不怎么十足。注意力也没有放在精心备考上。找研究生师姐写信,混入高翻学院校友录,打探消息,给高翻学院院长写信。虽然收到师姐的回信,接到学长的电话,收到院长的鼓励信和书籍,但是,这些都不代表什么,最关键的是,应该好好备考。本末倒置了。

第二年,毕业了,离校了,回家继续备考,考前三个月,没劲了,听从亲戚建议,换了大学,换了专业,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备考书目有14本,上网搜国家图书馆网页,查到每本书的出版社名称。然后拨各出版社所在地区号,再拨114查到出版社电话。然后给出版社打电话,得知其读者服务部电话。继续打电话,确定书费和汇款地址。然后去邮局汇款,等书。如此,一本一本等书来,一本一本通读。其中还发生寄错书,退书又重寄的事情。

考研成绩出来了,北大总分第二名。虽然招两个名额,但是我报的专业属于管理学,不属于教育学,虽然是第二名,没有过管理线。颤抖的手握着话筒,我的心碎了。一夜之后,我决定外校调剂,原因有三:自己不想再考了;亲戚建议调剂;父母愿意掏钱让我读。稀里糊涂就到了某大学某专业。自费。对了,第二次考研期间,我还报考了国家公务员。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笔试第二名,来北京参加了1:6的面试,录取了一个。不是我。

很伤心,也颇感无力。仿佛一个人苦追女神,惨遭拒绝。我有一种认头的感觉。当晚在日记本写到:如果马分三等,我在二等里跑的再快也进不了一等。后来妈妈看到日记,说,“你是特等马。”再次感叹天下父母心啊。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杰作。就如上帝眼中的每个人一样,独一无二。

暑假之后就是入学了。独自一人来报道,远不是当年大一入学后家人刚转身就哭泣的小女孩。买了手机,装了电脑,成为清华北大bbs兼职工作版常客。我每年都会写一篇总结,回忆每月每天甚至每半天每小时的所作所为。刚才看了一下,天哪,全年课余时间几乎全在赶路、教课、给亲戚辅导、给亲戚编书、帮朋友翻译、参加展会、当导游、编广告。全是琐碎的阶段性兼职,不系统。甚至有一年仅有的娱乐时间是游泳和瑜伽,因为平时太紧张了,浮在水上或者深呼吸才能缓解。

那时,有的舍友在看《上海滩》,在看《老友记》,在听音乐广播。我不以为然,觉得是闲篇。其实,看这些,可以学外语,可以带来人生思考,对友情对爱情对社会的看法和反省。我没有看这些,时间也没有用来看书充电,而是用来奔波反复教一些不能带来个人成长的英语课。虽然一开始是有意义的,例如锻炼台风、胆量、经验。

虽然百忙之中也读了一些书,也遇到一些人,《她·征文|给我灵魂感动的女性们》也提到过。但是,自己大方向上还是不够主动,不够智慧。

用后来学到的说法是,当时的自己很少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上。把自己大把大把的时间廉价卖掉了或送掉了。这是卖命。

跟着李笑来老师,还学到一句,很多事情仅仅是一个里程碑。里程碑之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停止成长,那么之前的路也没有意义。一开始不懂这一句,后来明白了。

没有国企实习,没有外企实习,没有报社实习,压根不知道这些,只是四处短期兼职挣学费挣生活费。没有成长,没有规划。三年光阴匆匆而逝,空拿一纸文凭。毕业时,傻眼了。考人民大学博士,没考上。考公务员,没考上。留校,没看上也没留上。

开始了社会求职。心,突然就老了。

爱讲演的小女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