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陷落读书笔记
1、拜占庭
拜占庭原是是一个古希腊旧城,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06~337年在位)为借助东部行省经济力量以挽回帝国日趋衰落的颓势,于公元330年将帝国首都从罗马城迁往拜占庭,改成君士坦丁堡(罗马仍为首都之一)。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不久,奥斯曼帝国迁都这里,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2、 拜占庭帝国
公元395年,最后一位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驾崩,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这一年也往往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的正式建立之年。西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西罗马帝国最后在480年东罗马皇帝芝诺册封意大利国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这段期间左右西罗马帝国已无足轻重。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被称作查理曼大帝以继承西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又多一个新的皇室,之后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所以之后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继承西罗马帝国皇帝自居。)
公元410年,罗马人眼中的“蛮族”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覆灭。
随着奥多亚克于476年控制意大利全境后,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定于476年9月4日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克威迫退位之时,或定于公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后。由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欧洲进入中古时代
3、 宗教鸿沟
随着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基督教不久也实际上分为东政教和天主教两大支。君士坦丁大主教逐渐成为东正教领袖,罗马大主教是天主教领袖并自公元四世纪起自称教皇,东正教与天主教在1053年正式分裂,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希腊教会憎恶罗马教会,希腊大主教拒不承认教皇为至高无上的大主教。而天主教同样排斥东正教,曾有一个时期,天主教世界销毁了许许多多的希腊文书写的文学哲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