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看你妈为啥不给你玩电脑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37人  Jerrtyleung

昨完大半夜跟朋友聊到「逻辑」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但我们聊的不是「表达方式」,而是因为逻辑引发的「行为模式」。

举个栗子,生活中常常见到这些现象:

写作文时,中国小学生经常会这样写:小明沉迷网络,所以小明的妈妈没收了他的电脑,让他在房间里做作业。

他妈的逻辑是:因为你玩电脑,所以我要没收电脑。但是从「正常逻辑」来分析,小明沉迷网络和被没收电脑并没有什么关系啊!这种表达如果放在英文作文中,是要得个不合格的分数的。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如果在英文写作中,会怎么样表达:

小明沉迷网络,经常熬夜不睡觉,导致身体变差,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小明的妈妈担心小明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于是没收了他的电脑,让他在房间里做作业。

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有逻辑的表达。

值得反思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发生因果不分的事情呢。沉迷网络本身不是问题,沉迷网络带来的问题才是问题,如果小明玩电脑仍然能保持作息正常,学习更加勤奋了,就没必要盲目干预和阻止,这逻辑不正确。

在此我也很郁闷,这种「小明他妈逻辑」几乎可以放在每一个老妈身上,所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老妈:

我放假在家,早上没事做就喜欢睡懒觉,但我妈风雨不改喜欢喊我起床,所以我为什么不能睡懒觉了;晚上吃完饭我喜欢看完电视再洗碗,我妈也喜欢催我,所以我为什么不能晚上12点再洗碗呢?这种没有「逻辑」的事情我真的很难理解。这也导致我在家睡觉到了早上八点就非常紧张,随时担心我妈喊我起床,即时躺在床上也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猫的焦虑中,紧张地赖床。

希望各位父母和未来的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你的行为的本质,有经过「逻辑」的思考吗?不如多试试解释,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否则只是一味地「命令」孩子,有损孩子成长啊。

再举一个例子,从逻辑看婚姻。

婚姻从不知道多少年就有了,但是近年来却有很多人选择不再结婚。我们来看看最初女性结婚的原因是:

1、经济述求(现在女性很大部分都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了。。。)

2、情感述求 (这个时代不结婚也能满足了)

3、性欲述求 (这个时代不结婚也能满足了)

4、生育述求(不结婚也就很大几率不会有这一项)

会发现婚姻的本质需求正在被当代其他的生活方式取代,当然只要婚姻制度还在那里,就会有人选择婚姻,但经过分析,也已经可以看到人们不选择的理由:婚姻正在失去它原来的优势。

没有经过逻辑思考常常让我们「行为失控」,为了做而做,真的说得通吗?

上面我举了一个写作文的例子,难道国外的表达就这么「有逻辑」吗?

朋友的观点是,是的,「逻辑」和「语言」有关。中文由文言文与诗词发展而来,好比看到漂亮的东西,就能直接吟诗。但英文不是,英文表达从来都得解释形容一番,看到有什么花、蝴蝶、月亮等等。这样的语言延续至今也好几千,思维习惯也就随着一并语言传承了。

我觉得颇有道理。但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言文虽简洁,但不影响逻辑,运用逻辑的时候往往用来表达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是非,或作议论分析之用,能说得清晰通透的古文也不少啊,比如《出师表》等等。我倾向于把「逻辑」与文化历史、制度相关,因为封建制度,统治人们做事从来不允许人们问为什么,最怕别树一格的存在,你有道理也不行,你得跟大家一样,不可以有过多的“非分之想”。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见识多了,学习多了,读书多了,「逻辑」的平均能力也就大大提升。

有什么好处?

就事来说,无疑可以让事情变得高效、清晰;

但对人来说吧,你要是敢正面跟父母一条一条列出来为什么不结婚的理由,请受小妹一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