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读书简友广场

<兄弟>-余华作品的读书思考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润烨

余华说他靠《活着》活着,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兄弟》。好的作品是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共鸣,让人从别人的故事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更加清楚的生活。

曾经一口气读完《活着》,泪流到不能自己,从福贵的故事思考活着的意义,感动于余华老师朴素而又深刻的存在观。

也听了李健的推荐,读了余华老师的《细雨中呼喊》,了解个体与群体在交往中的压抑与释放,不需要装模作样的在群体中融合,而是独自上路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向。

后来看余华老师的搞笑采访,他讲他最爱兄弟,自己读完到凌晨四点,觉得自己写的太牛逼了,当时就被他的直白自荐吸引住,开始读这部作者最为钟爱的作品。

在我心里《活着》是神作,所以当听作者的意见读这部他更钟爱的作品的时候,心中会充满比较。

10个小时读完这部作品,确实相比于《活着》,《兄弟》在篇幅上会更长;《活着》好像充满苦难,只有短暂的小确幸让人倍感温馨,但作者又会立马把这种短暂以更残忍的方式摧毁,残忍的不像真实世界发生的事,但却反映当时的现实,《兄弟》继续延续了这种写法,只不过快乐很短暂,故事情节更残忍。塑造的主角人物宋凡平、李兰、宋钢、李光头各个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但是人物形象越是伟岸,美好,他们的结局反而越是悲惨。

宋凡平是个兼具文化、侠者之风的理想主义人物,他对陌生人的侠义相助,将李光头的色鬼父亲从溺毙的粪坑中捞出,送回死者家中,在那也结识了自己的挚爱李兰,他的不幸在于时代的错误。他对爱人的深情,对学生善教,对继子的一视同仁无不透露着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作者只是在每个层面上流露一部分这个人物的闪光,当这个人物在破碎的时候,真的已经达到不忍卒读的程度,你明明知道他要死,但是他的死竟然是这么草率,那么残忍,甚至都不够悲壮:活着不能堂堂正正施展才华,连死都要被敲断膝盖才能放在简陋的棺材里,伟岸的人物死在阴沟被苍蝇蚕食,只剩下泥土和血渍让她的爱人祭奠……

他的亲生儿子宋钢拥有宋凡平的英俊才气,也继承了父亲的悲剧故事,先是活在亲情和爱情的折磨里,他是一个奉献式的人物,为了兄弟两肋插刀,为了爱人也同样鞠躬尽瘁,就在这样的两个同样重要的关系中,饱受折磨,如果说他的父亲在肉体的毁灭中保全了纯洁无瑕的精神,那宋钢在肉体与精神之间都落败给了命运。

与两位悲惨的英雄相比,李光头像一个掌控命运的枭雄,他肆意洒脱,简单直接,在与命运的周旋中兜兜转转,在不断的抗争下大获全胜,赢了肉体输了精神,在肉体的放纵中嘲笑愚弄着这可笑又可悲的社会,这命运也在强者面前低下了头,甚至被李光头肆意嘲弄,看他的部分是顺畅而愉快的,甚至感觉有点魔幻主义色彩。

与这些伟岸或者伟大而略有瑕疵的男人们相比,女人们的形象就逊色很多,不知道这是不是男女作家对不同性别人物掌控的问题,《兄弟》中的女人们除了李兰的忠贞与坚强,怯懦与柔弱之外,挑拨和疏离兄弟二人关系的林红也是缺点要比优点多,最终走向的是彻底的放纵,更不要谈其他的支线人物,要么就是为了名利出卖肉体,要么就是被男人骗最终匍匐于生活里,甚至还有处女大赛这样的侮辱女性的情节。

我素来是不太愿意读虚构的故事,因为虚构是作者的主观意志决定故事走向,我更愿意把这个决定权放给历史的洪流,但是像余华、莫言、米兰昆德拉、黑塞等作家他们是那样的深刻,能够容纳那样多的人事物,把对社会、对人物、对事物的观察融合进一部作品当中,读者还能够从这些作品当中体会到他们对人生的凝练、许许多多纷繁复杂事物的本质看法。我赞赏这样的人,能够用流行与通俗的方式表达深刻而又难懂的东西。

世人都爱听故事,有的人会讲长故事,有的人善讲短故事,而各式各样的故事中蕴含人生百态,命运的安排有时候就像虚构故事一样荒诞,而人啊,就在这样的光怪陆离中被吸引着,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只是羡慕或者同情这些人物,还要对自己平淡而自在的人生甘之如饴,因为这可能就是命运最大的馈赠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