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反思(二)
今天改孩子们的作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本次作文题为《我渴望___》,先不说内容,单从拟题上就可以窥见孩子的心境。
有写《我渴望被理解》的,有写《我渴望自由》的,有写《我渴望快乐》的,有写《我渴望能有知己》的,有写《我渴望进步》的,有写《我渴望得到好成绩》的。
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也就是说,孩子们写出来的应该是他这段时间最迫切希望的,殷切盼望的。
我把两个班的近一百二十份作文放在一起进行了分析,经过研究,发现了作文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一是“理解”,二是“朋友”。
先来说说理解吧,大部分同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从玩手机到交友,父母指责和怀疑过多,让孩子觉得父母与他之间的信任也荡然无存。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前几天儿子也曾经给我说过相同的话:你不信任我。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敏感、多疑、又脆弱,对他们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家长的时刻监督和不断的怀疑,可能会让他们离家长越来越远,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受尊重。从而激发叛逆的心理。
看到这里有家长可能会说,信任他们到最后换来的就是失望。
还记得以前带过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老师,对孩子的管教也非常严格,一直以来这个孩子都是他们心中的乖乖女,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然而在初二的时候,她的成绩直线下滑,父母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孩子半夜玩手机。
一般情况下,父母都是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和孩子一起休息的,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在他们睡着以后,孩子会从床上爬起来,从妈妈的包里拿出手机偷偷的玩游戏,一直玩到凌晨五六点。
这么说来,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老是监视自己,而父母呢又不敢轻易放手,因为放手或许换来的就是失望和打击。
如何处理好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持好与孩子之间的这份信任,尊重和理解,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所有父母都在研究着的一个课题。
再来说说第二个关键词“朋友”吧。
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说自己没有朋友,很孤独。他们觉得要想找一个真正能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非常难,能找一个与自己说知心话的朋友,也不容易。甚至有好几个同学说,自己在班里都是形单影只的,别人在一起说笑玩耍时,自己就像一个观众一样在旁边冷眼旁观。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呢?我认为是居家太多,交友太少的原因。
记得我们小时候,一个村子里一群的孩子,大家都是一起玩的,一起捉迷藏,一起荡秋千,一起打纸牌,一起玩游戏。大的领着小的,小的拉着大的,每天都觉得热闹非凡,只要是从家里出来,就是一个快乐的海洋,就是一个有孩子的世界。也因此,在我们小时候是很难见到一个孩子一直待在家里不出去玩儿的。
而现在的孩子呢?
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在外面能看到的孩子,不是背着书包去补课,就是成群结队的到奶茶店喝奶茶。
今天下午和儿子一起去逛了超市,从超市回来时天已经全黑了,经过小区门口的奶茶店,透过门上的玻璃向里望去,里面坐满了三三两两的初中学生。男男女女的围坐在一起,每人手上一个手机,几乎都低着头,偶尔交谈几句,然后再相视一笑。
我认出来里面有自己的三个学生,一位男同学,两位女同学,其他的一个都不认识,但人数大约有八九人,把小小的奶茶店挤得满满的。
儿子拉着我的衣服,非得让我进去一趟,他说特别想看他们见到我是什么表情。
我笑着回他:“在学校时已经够让人烦了,这一会儿就别再去讨人厌了。”
如今的孩子能玩的真的太少了,出了门也没地方可去,有时候觉得我们小时候要比他们幸福的多。
现在的孩子幸福感太低了,既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又认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繁忙中品味着孤独,在成长中体会着寂寞,学习的压力,成长的烦恼,让他们生活中的欢乐越来越少,怎样才能让孩子得到认同感,体会到幸福感,享受到成就感,这不仅需要家庭的陪伴,学校的教育引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