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硅谷有一句话很有意义,创业就是成长,没有成长就不是创业,影射到个人身上也一样,生活就是成长,没有成长就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不能做到每天增长1%,但是一年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这种叠加式的进步也总可以吧。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或多或少总会掉进一些坑里,有的坑很深,一旦掉进去就爬不出来了,有的坑很浅,掉进去再爬出来反倒是好事,而这些坑很明显,还有一些隐形的坑自己掉进去却浑然不知。
这些隐形的坑里人头传动基本上百分99的人都在里边,但很可惜,因为大家都在坑里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反而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已经掉进坑里了,那这些隐形的大坑是什么呢?
第一个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
你一定在哪哪都看到过这种事?
马路上突然聚集了一群人,自己也被牵着凑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铁定的,这事跟你没关系,无非就是交通事故,打架吵架这些鸡毛蒜皮拿脚趾头都能算到的事。
除了马路上凑热闹,现在时下流行的还有网上凑热闹,什么美国对台湾有异动了,什么丁真火了,什么李诞吃屎了……。
“吃瓜群众”指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他们不但在马路上凑热闹,还在网上凑热闹,因为这群人本身就是没事才去凑热闹的,结果看着看着他们居然也吵起来了,然后引来更多的吃瓜群众来围观。
事实上谁都有好奇心,但都浪费在了凑热闹上,多么可惜呀。不过这也正常,因为有些人其实没有什么事可做,不读书不学习,但这么多时间也得消耗呀,这么多精力也得发泄呀,于是凑热闹就成了好奇心的喷射出口。
第二个大坑:心急火燎的随大流。
随大溜就是跟随趋势的意思,微商火了跟微商,内容创业火了跟内容创业,直播火了跟直播,可问题是,任何一个趋势出现的时候,总会有别的另外一批人,似乎早有准备。
当然他们并不是刻意地做好了准备,而是每一个趋势来临的时候,以前的积累恰好符合这一波潮流,比如现在大火的视频号,有的人会演讲会写作,会编辑会制图,而这显然不是故意的,却充分的被利用上了,你这会才开始心急火燎,那哪行呀?
问题在于你为什么会心急火燎呢?是因为大事来的太突然了吗?其实不是,正确的答案是那趋势,那机会并不属于心急火燎的这帮人,是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平日里我们总挂在嘴上的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行动的人的”,到这个时候好像是完全没有听说过似的,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平日里无从积累,只能干着急,只能心急火燎。
第三个大坑: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表姨家的孩子毕业了找不到工作,邻居家的小狗该打针了还没打,单位同事上班太远,是不是给他在附近看一套房子……,这些看似你在为别人着想,其实都是多余的。且不说你能力大小,只说单单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当下最适合的,单位的同事太远是他的孩子离上学的地方很近,邻居家的小狗该打针了,那是因为上次打针太贵换了个地方,表姨家的孩子找不到工作,那是他在复习考研,而这些你都不知道。知不知道,你只了解自己,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有时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归根结底,这些人是掉进了操碎别人心肝的坑里,终究是闲的发慌。
总结:
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以上三个大坑里并浑然不知,而这三个坑反过来告诉你一个道理,注意力是每个人拥有的最主要的,却被人忽视的宝贵财富。
注意力在哪儿产出就在哪儿,你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就是你的注意力。
一个人的注意力真的很少,一天下来能够集中起来产出的注意力,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已,结果你去凑热闹随大流操别人的心能成功吗?连仅仅有收获都根本做不到。
钱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他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跟他做朋友,让他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这么看的话,很多人的败局很早很早就已经定下来了,因为几乎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已经养成了四处浪费自己注意力的习惯,任由自己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点点滴滴或者大把大把地流失 —— 这样的人若是能够成功,天理何在?
所以,你必须把最宝贵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
这可能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建议 —— 因为,最终,你的一切价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产出。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可能是唯一能够称得上是“与生俱来”的,有产出能力的资源。仔细想想吧,还有别的什么东西是这样的吗?
那注意力要放在自己的哪儿上呢?答案明确而又唯一:放在“成长”上。
我的思考:
没有什么事情和我有关系,只有成长有关系。待在原地都是退步,想让自己,想让家庭,想让亲人过得更好,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有价值(成长就是积累那些有价值的事)而这些价值反过来能带来更好的报酬,最终用这些报酬实现你的那些想法,这是看起来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思考:
持续日更这件事就是累积自己有价值的事情,既然立下了这个目标,就要每天学习阅读,而学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就是让自己打造一个最基础的底层概念,因为有了清晰正确的概概念,你才能够产生清晰正确的关联,才能够指导你清晰正确的去做事,包括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吴军老师的«阅读和写作50讲»。
为什么能够持续的去做些这些事情吗?因为做这些事情可以逼着给自己带来可叠加持续的进步,
人到了中年,再没点自律,再没点要求,你,还是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