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关于“自我认知”的三个层次
——“归来”方为“大圣”,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之路
从小学开始读《西游记》,终于领悟:西游之旅,就是一部自我认知之旅。
悟空、八戒、沙僧,分别代表一个人内在的三个层次,也是自我认知的三种境界。
悟空是“本能”,“只知有我”;八戒是“思想”,被环境驯化的思维惯性,迷失于外部世界而“不知有我”;沙僧回归“本我”,“我在,世界也在”,彼岸即此岸。
来自网络悟空是本能的“我”,这个“我”简直就是婴儿,有着婴儿“自我认知”的全部特点——
他带着强大的生命原力降生,凭借直觉和本能行事,在他心里:“我”是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神,世界就应该按照“我”的意志运转。
想要一样趁手的兵器,就得到了“定海神针”;想要成为世界的主宰,就成了美猴王;想要猴子猴孙们长寿,就毁了阎王的生死簿;最后还如愿成为三界最牛B的齐天大圣。
一切按照“我”的意念运转的时候,“我”是光明伟大正义的神。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发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竟!然!没!有!请!他!
没有他的意志,世界居然可以独自运转!?
这个发现,让他严重失控。
失控,是“婴儿”最不能接受的事,继而激起雷霆之怒,由神转魔。
于是,他大闹天宫,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自己。在《大话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对魔化悟空描绘得十分到位,可怕的残忍和强大的毁灭力让人心惊。
“婴儿”的世界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善即恶。他们无法接受失控,在他看来他所能掌控的即是好的、善的、白的,他不能控制的就是坏的、恶的、黑暗的!所以,悟空以为:毁掉那个他不能控制的“天宫”,一切又会恢复到“好的、善的、光明的”世界,他还是那个世界的中心,主宰一切。
但,这是妄想。
于是,他被压在五行山下,面壁思过五百年。
五百年后,当悟空命中注定的那个男人——唐僧,出现的时候,他原来神一般的“自我”已碎为齑粉。
五百年,悟空被迫看到,世界除了“我”之外竟还有“其他人”,而这个“其他人”还构筑了更为庞大的体系,一个连他都不能战胜的体系——外部世界。
五百年禁锢粉碎了“婴儿”的全能感,这还让他知道:在这个有“其他人”的外部世界里,他不是世界的主宰,而只是一个微小如五行山上尘埃一般的角色。
来自网络那个瞬间,悟空终于了解什么叫“痛”,这是他此前从没体验过的滋味。
做美猴王,做齐天大圣,自然不会痛苦;那个时候的他,有的只是“痛快”;即使面对十万天兵的围攻,即使凌霄殿上风雨雷电的折磨,即使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熊熊烈火……都不曾让他痛过。
但,这一刻他痛了,他看见曾经那个纯真的自己在缓缓消失,背影逐渐模糊……他想去阻止,却无能为力。
他眼睁睁看着那个自己血淋淋地死去……明明白白地知道“心灵的家园”消失了。失去了“自我”悟空觉得自己就是行尸走肉,突然觉不出痛来,竟也没有了泪,那一刻是如此漫长,如同一生。
五行山倒下的瞬间,悟空觉得他的自信和尊严也跟着轰然倒塌。
下一刻,迷茫接踵而至,失去“悟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可是。人生需要一个回答,他开始关注这个粉碎了他尊严的外部世界,从此他开始在这里寻找答案。
然而想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对于未知,他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曾经那些不遗余力毁灭的被他定义为“黑的、恶的、坏的”东西,挟着尘埃滚滚而来,像是一头巨兽要将他吞没。
站在悟空和八戒的交界,恐惧和自卑都达到了顶点。
抖落灰尘,一转身,他已是八戒!
眼前,是八戒的世界——
他甚至认为自己从来就是八戒,关于悟空的种种,不过是一场梦或者从哪里听来的一个故事罢了,渺远如天上的星辰,与自己无关。
在这里,除了他自己不知道“八戒是谁”,其他人则完全了解“八戒”应当是什么样子——贪吃、偷懒、有点小自私、爱藏私房钱、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思念他的嫦娥仙子和高老庄的那场婚礼、稍有风吹草动便嚷着分行李散伙,面对美貌的女子总会积极地上前搭讪……他尽职地做着八戒,极力讨好每一个人,严格执行着别人眼中“八戒”的所有标准,完全不敢有自己的意见!
他在意每一个人的评价,不敢让任何人不满意,连山野中最末等的小妖都丝毫不敢得罪;即使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他也能解读出许多内容——“蔑视”“讨厌”“差劲”……然后深深自责,如坠地狱。
来自网络他极力对每一个人笑,表达自己的亲切和顺从,以赢得他们的欢心;可每当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仿佛受了严重惊吓,躲得远远的……后来有个小妖对他说:“你别笑了,比哭还难看!”听到这个评价的时候,他内心麻木,那个难看的笑容依旧习惯性地挂在脸上。
一天他在溪水边看到了自己的笑容,果然如小妖所言:难看到了极点。用力强挤出的笑脸僵硬而丑陋,缺乏感染力。
原来——没有内心力量的支撑,连笑容都如此无力。
波光晃了晃眼,八戒恍惚记起那花果山上的“美猴王”,他有着天下最灿烂的笑容……
来自网路八戒还是八戒,压抑自己讨好他人,每时每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害怕被批评,因为每一次被否定,都会与内心深深的挫败感不期而遇,人生再次坍塌他所经营的一切都会在瞬间灰飞烟灭,然后坠入地狱被恐惧淹没……
被否定是种酷刑,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孤寂,都比这个感觉好上几万倍。
他在乎别人的眼光,无比渴望被认同,但是在人群中那个不由自主讨好别人的自己让他厌恶。他的喜怒哀乐都由别人来掌控,身体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状态,表情扭曲,甚至不经意间会露出狰狞的面容吓到别人……他感觉在人群中真正的自己被人剥夺了。
这种与人相处时内心的纠结让他痛恨,进而发展到害怕人群。
一千多年后,有一位名叫萨特的哲学家用一句话对这种感受进行总结:他人即地狱!
做八戒的日子里,他从不去想未来,更不敢回忆过去。前途固然迷茫,但过去更加可怕。他将关于悟空的一切小心埋藏,那些过往如同插进心脏的一把尖刀,即使轻微的触碰都会痛不欲生。
这种痛会让苦心经营的麻醉感在一刹那灰飞烟灭,他又会看见那个记忆深处拥有完美灵魂的自己,看见那个纯真完美的年代,创伤被揭开。血淋淋的场景虽然只在脑海中重演,但重温死亡的痛苦却一样凌厉凶狠。
诚然,做别人眼中的“八戒”,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实在太辛苦了。曾经的“悟空”和十万天兵大战七天七夜他从不觉得累,现在稍稍动作便累到不想动。他喜欢躺在草丛里睡觉,因为在梦里不用面对人群,不用时刻紧绷着神经警惕自己又哪里做得不好。然后,就这样渐渐懈怠、逃避,玩世不恭起来……
逃避到后来他竟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原来,即使“他们”不满意也没什么大不了!原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也不是罪大恶极的事情!
慢慢地八戒开始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允许自己开心的时候,黯淡无光的日子又透出了微微的希望,有了些快乐的滋味。
他终于了解,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时时刻刻监督者他,事实上所有人根本没时间看他。这个认知,让他先是有些失落,下一刻却感觉到莫大的轻松,仿佛瞬间卸下了千斤重担。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肯放过我们,而是我们不肯放过自己!”
来自网络目光紧盯着外面,耗费了无数精神,非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日益干涸,陷入更深的迷茫。直到有一天,他开始将目光从外部收回,重新转向自己的内心,那里似乎有他所要寻找的答案。
悟空消失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灵家园一片废墟。可是,他并不知道:所有的伟大,都是从一片废墟开始的。
21世纪,有个歌手在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现脚下的路……《蓝莲花》 许巍
梦想怎样荣耀而伟大,现实是何等的残酷和俗不可耐,终究得面对。
因为,那才是人生真正开始的地方。
有一刻他对自己说:“痛就让它痛吧!”
谁知,放下执着直面痛苦的时候,痛苦竟也开始转变,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少,不再咄咄逼人,将他吞噬。
虽然他还会时常会陷入回忆,偶尔逃避,但八戒终于开始愿意走入现实。
依旧是挑挑担,浆洗浆洗衣服这样的杂事,可从他欢快的脚步,每个人都感受了发自内心的喜悦。他笑着接受赞扬和批评,然后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决定,不曲意顺从,也不故意反对;他能接受自己,也容纳别人,别人的评价再左右不了他的心情;他同样也不再强求别人按他的意志生活。
他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春夏秋冬,经历了外面世界的种种,终于又走回了自己的内心。他又和自己相遇,重新与内在的“生命原力”连接在一起,光明而自在,喜悦又充满力量。
“人总是习惯于向外寻找答案,但是真正的答案永远都在我们心中。”——《巨婴国》
大家惊讶地发现:八戒已不再是以前的八戒!
他自己也隐隐感觉,八戒的一切也将成为过去。
这一次竟这样地平静、自然,仿佛秋天的树叶,一场接一场的飞雨过后,枝头荒凉时已到了冬季,露出干净明朗的天空,挂着温暖的太阳,世界归于寂静。
不知何时,他已完全变成沙僧,没有上次撕裂的痛苦,没有望不到边际的绝望,甚至没有一丝察觉,一切就这样从容、自然。
心灵像那天空般寂静而辽阔,又像高山上的湖水般澄澈,八戒身体舒展,意态从容;他甚至不用回头,就对一切了然于胸。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地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蓝莲花》许巍
如成熟之后的稻穗,他深深地低着头,平静又踏实地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他忙碌地在尘世中穿梭,在平凡和琐碎中辗转腾挪,偶尔能看见发自内心的一点点快乐,也会有世俗中人的小小烦恼,但这些都已经不会在他的心里掀起波澜。他在尘世中自由游弋,自在地体验其中乐趣。
“他将心放入世界,也将世界聚于心中。”《巨婴国》
悟空的世界只有“我”;八戒的世界抛弃了“我”,只有“你”(外部世界);沙僧的世界“我”和“你”同时存在。
前两个世界里虽只有一个人,却是对立和分裂;只有当一个人让世界与自己同在,才能真正达到合一,才能到达最终的圆满、和谐。
哲人说: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外部世界是内心的投射,心灵与世界本是一体。
一个人与自己和解了,就是与世界握手言和。
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千难万险,“我”终于找回“我自己”。
走完这条最遥远的路,有人用半生,有人用尽一生……可是无论多久,只要最终抵达,便是凯旋。
原来,回归“自我”的旅途,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路。
原来,能“归来”,方能为“大圣”!
(一篇文章从2002年写到今天,整整十七年,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