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直接说出来
开学两天,没顾上写读后感。今天趁闺女上课,赶紧看会儿。
不得不说,一打开就有收获,难怪古人会说“开卷有益”。
作者在书中举例30岁的苏珊娜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但是一想到和母亲有身体上的接触就浑身不自在。从她记事起,她就不喜欢母亲拥抱她。她还说,他和丈夫也不能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她觉得拥抱让她筋疲力尽。
原来在她9个月大时,她因为肺炎,独自在医院里待了两个星期。她的母亲却因为要照顾其他兄弟姐妹,而留在了家里。
从那时起,苏珊便开始了无意识地回避。她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通过拒绝母亲的爱意,以避免再次受伤。
看到这里,紫熙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
明明不想让丈夫出去应酬,是因为需要他的陪伴,说出口的却是指责:“你每天就知道出去吃饭,喝酒,就不能在家里待会儿,就不能给我帮点忙,我都快累死了,你都看不见吗?”
明明不想让丈夫吸烟,是因为自己鼻子不透气,也担心一家人身体。想要跟他沟通时,嘴一秃噜就是:“也不看屋里都烟成啥样了,成天就知道吸吸吸,能不能不吸啊?”
凡此种种,这也都是曾经多次的求而不得,而做出的自保措施吧。如果把这些指责的话换成提出自己的需求,丈夫肯定会欣然接受,也避免了很多争吵。
当然,即使丈夫的确有特殊情况,必须要出去,那也肯定会早去早回;即使暂时戒不了烟,也肯定会去门口吸,或打开窗户,或者少吸。
只可惜,这种需求很少被满足的人,因为害怕被拒绝,很少能做到直接表达想法。
写到这里,紫熙想起今天早上出门前闺女问爸爸:“爸爸,我要上课去了,你会想我吗?”
爸爸说:“不想。”
虽然是开着玩笑说的,可闺女依然很受伤地撅着小嘴。紫熙告诉孩子:“爸爸肯定会想你,怎么能不想你呢?你是爸爸最爱的宝贝!爸爸只是害怕被伤害,小时候经提了要求了得不到,所以就干脆就不说出自己的想法。”
由此看来,紫熙和苏珊娜是一样的,并不是不爱,也不是不渴望爱,而是害怕被拒绝,害怕被伤害,而不敢表达爱,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对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