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啊,味同嚼蜡
用做信仰或承载一些抽丝剥茧表达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载体,本能的隐藏,不应该流入俗流,更不应该成为一种便利的谋生方式,这一点极其矛盾,如果没有足够的耐性隐藏起来,暴露出来的特质势必在虚妄的生活里日渐浮躁。
如今进行的事情,的确太笼统,没有确切的概念与方向,如同一盘散沙,只有偶尔有些漂亮的石子令人眼前一亮,不够耐看,语言也失去力量,时常在与人争辩时自觉已败下阵来,是因为啊,走的路终究太少。
一味的忙碌于工作,困惑于工作,在力争又败倒的过程中,难免生出许多怨愤,积郁于心。如果不花时间去整顿,去疏通,释放自己,迟早会在与生活消磨或对抗的过程中变得贫瘠,怨天尤人。这样贫瘠的自己,像拿起手中的笔,像举起困惑与愤怒的人,与屠刀有何区别。
我必须强迫自己松手,自由一点吧,承认不得已,承认人之常情,承认生命的局限性。性格里束缚太多,力求完美,急需被认可,这是动力的源泉,亦是致命的缺点。
阅读是丰盈自身最好的良药,为自己做过很多规划,譬如坚持每日阅读一篇文章,听一段音乐,减少浏览网络事件的次数,少看哗众取宠的热播剧。在这些小事上,自律性极差,极其叛逆,一面清楚意识到如何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一面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耐性至此,无法平心静气读完一本书,反观诗,简短,直接,天马行空,大量的情感共鸣,反而更适合用来压制浮躁,一日清晨起来大篇幅读诗,那些是诗人,绝大部分平民诗人,诗句间冲撞颇大,裹在腥臭的尸体里,撕出一道口子,又嫌阳光太刺眼立即缩回去,当然这些组合成诗句又相当迷人,应该是负面情绪过于严重,读到晌午,烈日当空,眼前依旧是大片阴霾,这些诗人,他们最大的本领,寄情于物,天马行空,很多时候我抵触他们传达出来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明明可以往前再迈一步就能脱离她们口里的苦海,当然我知道这一步也极其艰难,但更多是他们心中不宁愿,宁可忍受腐臭,一旦迈出去,她们会变得没有盔甲,甚至丢失庇体之物,她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如果重新迈步,讲话,重新构造自己。这里不针对这样的诗人,与其说,我只针对自己,批判自己。
针对自己的麻木,甘愿坐以待毙,对周围事物缺乏敏感度,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每一次运作都被大量消耗,前几日看《迷失东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Bob每个镜头里表现出来对世事常态的疲倦与麻木,与周遭虚张声势活得如火如荼的人们格格不入,生命已能一眼望尽,生活啊,味同嚼蜡。
但我尚还年轻,所以更多时候,我仇恨自己这种没来由的对生命的厌倦,强迫自己振作些,给自己梳理疲倦的源头,也许是,在没有惊险,阻碍,风平浪静的状态下,鲜少有人对自身或外界进行思考,没有必要,人们把大把时光浪费在虚浮的事物上,只与自己消磨,混沌度日。相反,在那些暴乱不安,人心惶惶的的时代背景下,更多人选择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惶恐,愤怒或希冀,那时候,语言生气勃勃,雄壮有力。
已经足够厌倦自己以旧事果脯,自我炮制悲伤,将悲伤夸大说辞的做为,想到这又是一阵无力,就希望以后日子更有趣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