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散文关于死亡的那些毛线

【谈论死亡】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11人  小墨鱼天天很开心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觉——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然后想到自己如果死去,眼前的一切如故,依然欢声笑语,依然谈笑风生,只不过少了个我而已。每当我想到这个时,我会发现自己变的特别渺小,浑身如战栗一般。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反而变少了。在自己十几岁时会经常性的产生这种畏惧死亡的情绪,不知道现在的00后们是否如我一般,体会到死亡的感觉。《三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终会朝他转向。一切都终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怕死是人的本性,深刻于我们基因中,所以繁殖后代就是我们天然的使命,它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现在很多人,其实已经不再害怕死亡,他们害怕的是死亡的方式。比如我,就非常怕疼,如果等我年老时,与其身上插满管子,在折磨中死去,不如来一个安乐死。当然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估计当我年老之后,就会真心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

前段时间,金庸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他营造出来的武侠世界,是几代人的梦。金庸生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生前应该轰轰烈烈地活着,死后就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很显然金庸老爷子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之前读熊秉元先生的《正义的成本》一书时,他就在书中表示,东方人对于“死”这个字眼很是忌讳,不要说在报上公开,就是平常聊天过程中都是遮遮掩掩的。而在西方,很多报纸上就有专门的一栏——讣告,而作者坦言道,他就很喜欢看这一版块的内容,因为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人的一生。除了一些名人之外,更多刊登出来的讣告是关于普通人的。还有很多人,是亲手给自己写的讣告,犹如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概括。我认为敢于给自己写讣告的人,都是活明白地豁达之人,回忆自己的一生,我想是极其幸福的。因为能够被我们保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绝对多数都是幸福高光时刻,那仅有的一点挫折,在我们看来都是为了见到雨后彩虹的铺垫。

李笑来在它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中,描写道那些生患绝症的人,通常会经历一段极其痛苦的时期,根本不能接受这一现实。然而一段时间过后,他们也就习惯了,相反会更加珍惜剩余的时光。我们的无畏来自于我们的无知,而真正的大无畏,是接受现实以后,依然热爱和珍惜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