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好?那是你还不懂什么是临界知识!
一:什么是临界知识
知识: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这一信息,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两侧山体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石头会越滚越快,这对你便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临界知识: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时,你就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的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我称之为“临界知识”。
深度的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提升认知深度,不是仅仅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就可以,相反,我们要多元跨界。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能力,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所谓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
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但是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我们在完成某一目标所需要调用的各个学科知识。
而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
二: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三:怎么学习临界知识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读书,自然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方式。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要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即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思考与联系。
两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因此我们在遇到新观点的时候要先想想这个观点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我们有什么帮助。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以慢为快: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三个方法:反思 以教为学 刻意练习
反思: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提升反思能力有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高水平的反思能力: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以教为学: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复述知识其实是强化记忆神经链的过程。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以教为学的过程,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只有真正知道我们拥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所在,我们才真正拥有这个知识。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即是分解大任务为一系列小任务,然后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即将一项项小任务组合成一套,综合训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即在更广的范围内,对能力单元之间进行联系。
三个技巧:记录 定期回顾 付费购买
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这将改变我们的很多认识。记录能够让我们吸取教训,加速成长;而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这也能迫使我们主动思考
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
回顾的具体工作分为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能够帮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质的知识。
我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而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四: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所谓刻意练习,不是说我们像做练习题一样,对同一类问题不停地记忆。恰恰相反,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将知识的底层结构打通。而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
五:核心临界知识极其应用
1复利效应: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想要向前20%靠近的话,就要充分利用复利效应,而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这样的事情;其次,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最后,我们要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概率论: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
3黄金思维圈: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4进化论:我们应该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看到环境的变化。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能够将其他临界知识串联起来组合应用的工具。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是构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训练系统思考能力时有几个线索值得注意。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 2.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除了分析现状的关系外,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系统行为和时间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是帮助我们理解系统运作的重要线索。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4.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6二八法则:人脉关系中20%的非重复关系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的作用。你和这个人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彼此的朋友也不一样,你通过他能够认识另一个陌生圈子的各种新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非重复关系。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被称为结构洞。
7安全空间: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建立安全空间,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构建冗余备份。创造优先保证系统核心功能的安全空间,是人们在安全和成本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的通常做法。通过冗余备份来构建安全空间,除了完整备份和关键环节备份外,我们还有另一种备份方法:解决方案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