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渊的第一步,是凝望你的心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483/56fecc202135556d.jpg)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昨晚看了亚运会男篮决赛的直播。
成熟狠辣的伊朗男篮对阵刚刚完成更新换代的中国男篮。
常看球赛的读者都知道:伊朗男篮近年来强势崛起,颇有欧洲球队风格;球员们作风强硬,被称作“黄金一代”,为首的几名内外线核心,打起球来可以用“嚣张”来形容了。
反观这支中国男篮,最近几年没少在伊朗队这里吃苦头。屡吃败仗的背后,一方面是过渡时期的阵痛造成实力层面上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态度,说是被对方打出了”心理阴影“,也不为过。
所以这次赛前,媒体的报道和预测文章中微妙地出现了这样的话语:中国队要敢拼;要打出血性;不要怕身体对抗;抛开心理包袱等。
就连主教练李楠在赛前接受采访时也说:要敢于去冲对手。
然而心理障碍这东西,并不是抽象的口号和嘱咐就能跨越的。
开场后不久,即便李楠在场边不断提醒:强硬!要强硬!
队员们攻守两端还是有点束手束脚,总感觉差点儿什么,也一度落后16分之多。
本以为这场比赛要毁了,毕竟那可是所谓的”老对手伊朗“啊,追16分哪那么容易呢。
可在这时,主教练李楠叫了个暂停,由于转播原因,暂停时主教练跟队员讲的话竟全是”公放“的,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听到他在说什么。
他没说太多的技战术,也没有多高大上的心理动员,不断强调着一句非常具体的话:协防时狠一点儿,进攻时要敢往里面杀,别怕被盖帽,帽一个就让他帽一个了……这场比赛会越来越好,你们信我。
2.
”被帽一个就帽一个了“,这看似平淡无奇还有点儿泄气的话,却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提气之词,因为它精准地戳到球员的顾忌,看似飘渺的心理障碍一下被落到具体了。
这话表面上看,说与不说皆可,毕竟道理都懂,谁都知道要所谓的强硬嘛。
但点出来跟不点不出来,效果差太多。
不点出来,忌惮和恐惧在队员心中是呈气态弥漫,液态流动的,没有边界,掺杂的”感性障碍“也会特别多。
可主教练把这句话结结实实地扔出来,气态和液态的心理包袱一下子塌缩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固体了。
于是暂停结束后回到场上,赵睿、阿不都沙拉木频繁冲击对方内线造杀伤,王哲林方硕等队员也是敢打敢上不停消耗对手。伊朗队巨大的领先优势渐渐被蚕食,中国队气势如虹势如破竹,上演惊天逆转,不太可能被拿到的冠军,被我们生生夺过来了。
有意思的是:在追分的过程中,还真的有中国球员杀入禁区后,被对方帽了。
但接下来防下一轮之后,小伙子们仍然敢继续往里扎,一个球一个球跟对方磨。
赛后很多球迷都说李楠指导有方,把血性灌进了球员们的骨子里。
这也让我想起了某场足球比赛,美国队对阵某强队,在僵持不下时,守门员鼓舞大家说:别怕丢球,大胆进攻。如果对方真的把球踢到咱们的门前,你们看我的!
身体的战场也是心理的较量,一句具体的,能让队员正视、直面心理障碍的话,往往能决定赛果。
3.
记得我在很多本帮助人克服心理障碍、排解压力焦虑和恐惧的书中,都读到过一条出现频率极高的建议。
那就是:把让你担忧的、害怕的、萦绕在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困扰,烦恼,整理归纳,一条一条写在纸上。
起初我特别不理解:这又有什么用呢?困扰放脑子里是困扰,放纸上就不是了?不就是挪了个地方吗?干嘛整理成条目写出来,怕自己想不起来还是怎的?
后来我渐渐明白这种方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虽然没有直接打消你的困扰,却改变了你困扰的存在形式。
使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麻烦,变得清晰、具体、有边界了。
类似的原理还有一种是帮人做决策的,就是我们熟知的SWOT分析法。刚开始我看到这则方法时也是不以为然,心说这不就是分析一下自己做选择时面临的优势劣势风险机遇什么的嘛?这我们脑子里就有啊,还用写出来?还用列个表格?
后来我才发现:把飘在天上久久不散的阴云,一块块拽下来,打包整理落地安放,对人的帮助真的太大了。
就像一位读者朋友曾向我倾诉:我跟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僵,有很多心里话想对他们倒出来,又不敢……说不敢也不太准确,总之就是有点不愿意,不想说,可我又知道憋着是会出问题的,怎么办才好呢?
我回复他:你可以在独处的时候,拿出纸笔,静下心来对这个困扰做一下聚焦思考。追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
“我为了逃避跟父母沟通,都做了哪些事?”
“我做这些事能得到的好处都有什么?”
“我之所以逃避跟父母对话,原因有哪几点?”
“有哪些原因是未经实践的想当然呢?”
然后将你的答案一条条写下来。
读者后来跟我讲,他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百分之八十的担忧,其实都是妄念罢了。奇妙的是,如果不写出来只放脑子里想,总觉得每一点烦恼都是正当且严重的。
没想到,越敢和心魔硬碰硬,心魔反倒就规矩很多。
4.
多年以前,我参加过一次辩论比赛。对手都是我不熟悉的,而且传闻很强势,辩风很凌厉。
于是在上场之前,我心里就打怵了。虽然也知道自己准备充分,却也总有种说不清的担忧盘旋在脑子里,放不下。又不敢直接去想,又忍不住分心琢磨。
指导老师看穿了我的心思,直接走到我跟前问:
对方是谁?
我回答出了他们的名字。
老师笑道:不对,你应该说,他们都是人,都是你的同类。
我傻傻一乐。
老师继续问:既然对方也是人,你告诉我人是什么,由什么组成?
我说:四肢大脑器官什么的。
老师补充道:还有时间。人的本质无非是一段时间,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也只能有24小时。一个人火候什么样,也无非是看他用大家都有的24小时去做什么。
请问你这阶段每天把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呢?
我老实回复: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准备比赛。
老师连珠炮似的追问:对了!对方不也是人吗?不也需要吃饭睡觉吗?哪怕再挤时间,每天用来准备和思考辩题的时间往死说也就20个小时。他们能比你强哪去呢?
他们能比你强哪去呢?
哎,你说破了大天告诉我,他们再强,又能比你强哪去呢?
这些话看似平常,却帮我把漫无边际的担忧一点儿一点儿地肢解了。
那天我拿到了最佳辩手,打比赛时挺胸抬头,心里想:我就让你们强到天上,又怎的?就不信你们比我准备得还多。
我猜测昨晚的比赛,有球员心里也会挺起腰杆琢磨着:对方再强硬能硬到哪里?哈达迪就是铁打的到了第四节不也是会累吗?说着外国话肤色深一点儿就不按人类规律走了?就是要冲击你。我们教练说了,无非被盖帽,帽一个就帽一个,怎的?
走出深渊的第一步,是敢于直视深渊里的魔。不光要直视,还要凝望,还要紧盯,眼睛瞪出血也要把烦恼的虚张声势一点点肢解,进而你便上境界了。
End.
1.转载开白等事宜请加微信号:jiaogeiwoba,添加时请备注来意。
2.韩大爷开设了自媒体写作音频小课,戳此链接可了解更多:十堂课搞定自媒体写作随时欢迎你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