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算法的启示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潜牛说
今天阅读老喻的《人生算法》,看到了一个故事,这个也是小时候萦绕在我脑子里的不解之谜之一。
蚂蚁算法
蚂蚁如何在外出觅食时找到最短路线的?
实际上,一开始,它们只是随机选择一条路线去目的地,并且留下信息素作为标记,以防自己回不来。
随着若干个蚂蚁找到食物就留下若干天线路信息。
最后,短路径里的蚂蚁数量总会比长路径里的多的,因为路越短,相同时间往返的次数越多。
这也就会使短路径留下的信息素更多,路径越短的信息素越多,吸引的蚂蚁越多。
蚂蚁们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最终找到了一条最优路径。
这就是著名的“蚂蚁算法”
你看,单只蚂蚁的行为极其简单,群体却拥有让人难以想象的智慧。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开始越想完美就越难采取行动,而本着试试看的心态行动了,不断的试错,慢慢的迭代升级,也就慢慢完成了。
遇到问题我们与其去闷着头想,憋大招,不如迈出双腿,勇于尝试,不停修正,最终你自然会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老喻
这也让我想起了火炮系统的改进,近代刚开始的火炮都是计算好各种参数,发射后究竟能不能命中目标就看水平了,第一次没打中,后期就根据前面的计算做调整。这样一个是浪费,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后来控制论的出现使得火炮的命中率大幅度上升,原因并不是开始计算的多准确,而是在发射后可以控制方向,速度,角度,不断在后期调整,这也是现代精确制导技术的雏形。
创新就是这么发生的,我现在的工作在做细胞实验,很多实验做之前很难想到结果如何,我们前期是需要实验设计,但是想的太多实验反而很难开展,所以,我们需要先把实验做起来,不怕错,根据每次的结果去分析,总结,计划下一步操作。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最关键的是迈出那困难的第一步,不断修正,先完成,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