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历程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熵

文|蓝熵

我的跑步历程

阅读《当我谈跑步…》 作者 村上春树 第一章

      作者的这本书在很多年前就听人说起,作者跑步写作的事迹也听了不止一次,但真当把书捧在手里阅读,却发现又是另一种的心情与感受。

    二十三年、50岁、月跑量约300km、每周6次,这样的数据让我这样一个自认为比较会跑步的人看后都感觉瞠目,同时也不自觉的对照自己,回忆自己的跑步历程。

    2006年,是我开起跑步的一年,此前因为免疫力太差,每年的感冒,无论大小,一次未曾缺席。北方的冬天,清晨的操场,我和蒸汽火车遥相呼应,都吃力的喷吐着白气,我们都在艰难的前行,它压过的是铁轨,而我踏过的是光阴和青春。

      就这样坚持了10年,虽不是每天都跑,但也一直未曾停下,跑过了高复、跑过了大学、又跑过了出入社会的4年时光。直到2016年,遇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早起、一起热身、一起聊天、一起跑步,那时的我们不懂什么叫配速,不懂什么是正确的跑姿,不知道什么是pb,也没想过要跑马拉松,只是单纯的在跑,状态好,跑快点跑多点;状态差就降速减量。

      怀着对跑马大神的崇拜和集团运动会的准备,16年年底,我们开始关注数据,开始使用计步软件,从此,一入跑行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32个月3272km,个人pb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然而,随着跑量增加、比赛次数的增加、受伤次数的增加,心态渐渐发生了改变,跑步已经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与之前的狂刷pb不同,开始享受跑步的过程,与成绩相比,更喜欢跑步后的大汗淋漓的畅快感,也更钟情晨跑后一天的好心情和“亢奋”的好状态,至于多巴胺、内啡肽、减肥、健康、发朋友圈,这些似乎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跑步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普通。

      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个人,世事在变,人也在变,唯有那颗想一直跑下去的心未曾变过。跑步是一个人的朝圣,一直陪伴你的永远是自己的灵魂。

我的跑步历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