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以表示「钟表」又可以表示「时」的阿美语的 tuki
阿美语「钟;表」「小时」「(几)点钟」,都是 tuki。
英语的「(几)点钟」的 o'clock 来自 of the clock 的缩写。和英语相反,阿美语的 tuki 的「钟;表」含义来自「时」;tuki 这个词本身来自日语的「時(とき)」。
tuki 可以表示「小时」也可以表示「(几)点钟」,怎么区分呢?
简单说来,数字加 a tuki 是「几个小时」,数字加 ku tuki 是「几点」。
比如,lima a tuki,是「五个小时」;lima ku tuki 是「五点钟」。
其实我个人感觉 ku tuki 里的 tuki 其实是「钟;表」,只是整句翻译的时候翻成了「几点」。因为 ku 是主语标志,阿美语的语序又是 VSO,lima ku tuki 的字面意思其实就是「钟是五」🤔
【后来又想了下,lima ku tuki 理解成「时间(几点)是五」好像更通】。
至于 a 么,这里的 a 的具体意思我很难说清楚,大概就是表示修饰(而非所属关系的「*底」)的那个「的」。比如 marad,「铁」,ʻaxenan,「板凳」,那么 marad a ʻaxenan 就是「铁(的)板凳」。kilang,「树」,kayakay,「桥」,那么 kilang a kayakay 就是「木(的)桥」。数字在阿美语里更像是名词。像 tulu a rimuud,「三块钱」,sepat a tilid,「四本书」什么的,都得用 a。
这么一来其实也有个问题。既然 tuki 有「钟;表」之意,那肯定还是有需要表示「几座钟;几个手表」的时候,这不就歧义了么?
我学得很肤浅,所以这个歧义有没有靠用词而不靠上下文的区别方式,我确实不知道。
但这种歧义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像藏语里,དཀར་ཡོལ་གཅིག།(dkar-yol-gcig),「一个碗」,用的是最常见的「一」,即 gcig。
而 དཀར་ཡོལ་གང་།(dkar-yol-gang),「一碗(什么东西)」,用的是专门的「一」,即 gang。
对于「二」,也有最常见的、表示被修饰的是名词的 གཉིས།(gnyis),和另外的、表示被修饰的是量词的 དོ།(do)。
这当然很好。
但对于三及其以上,就只能靠上下文来辨别了。
所以这应该也不是多大个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