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溢到自然流淌
【題記:這是一個小小的沉思筆記,關於和自然的一些思考和由之而起的人類社會的一些看法。】
什麽時候可以滿溢到自然流淌出來呢?
我感到心裏有什麽東西在湧動,雖然我不知道究竟具體是什麽,但是有一種焦躁,讓我不能再繼續去向外吸收。而是想在内裏消化。很想要看到自己内心對於事物(包括自己和別人以及世界)的批判,想知道自己究竟有無可能摒除它們,當然不是通過批判它們,而是真正地看到它們,讓它們有機會浮現、燦爛地開花,然後自然地凋零,變成心靈的養料。想要集中於自己生命的目標,就是去觀察體驗,而不是取得成就或者是影響他人。當然影響他人可以是一種美好的渴望,我只是希望那是自然的結果,而不是我追求的目標。我的目標只是觀察體驗人生,借由個體的經驗,體察整個人類集體的感受。確實我沒有可能去一一經歷所有的事情,親身體驗,但是我可以借由自己的體驗,並嘗試充分同理同類的經驗,從而去理解和感受。
增强和自然的聯係,這可以幫助我增强這種同理心。這是如何發生呢?
自然是generosity的最完美體現,那完全不求回報,借由一切機會盡可能地與萬物發生聯係和交換,隨時敞開内心給我們看、觸摸和感受,永遠不怕出賣自己最真實的核心。借由和自然的交互,我們得以體驗這種完全無私的generosity。 我終於明白了自然對於人類天然的吸引,即使再愚鈍,也難以抵禦内心那一絲對自然母親的眷戀。
在自然中,我們還可以很自然地體驗那份專注的心流。因爲回到原始而最初的人類天堂,我們要做的就只是欣賞它的美,沒有報告的壓迫,沒有業績的追逐,甚至沒有親人孜孜的期盼,面對於我們毫無所求的自然,可以毫無壓力地在它的懷抱中撒歡兒或沉思。豐富的元素,絕不會讓我們感到無聊,只要我們能靜下來一點點,就不愁大把的東西可以讓我們觀察與驚嘆。在這樣的環境中,要費一點力氣才能夠調用起批判的能力,“那隻小蟲不應該走這一條路綫!”哈哈,想起來有點好笑。
對於人類社會呢?是否可以同樣的思維去看待?
面對這孕育於大自然的人類社會,我們的思想、體驗,皆起源於自然,在一開始的時候,自然教會我們什麽,我們就運用什麽,並加以發揮。有人在自然中看到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看到競爭中存活下來需要哪些質素,這過程確實是自然中的一個元素,我似乎沒有理由去反駁它。可是故事也有另外一面,就是大自然的優勝劣汰,并不是爲了永生或者永遠站在勝利的一方,即使是勝者,也是爲了下一輪的循環積聚力量。無論有意識還是自然反應,勝利者不會沾沾自喜想要更多。換句話説,勝利,只是人類頭腦中賦予“成功狩獵者”的意義。以致於在“競爭中”得以存續的物種,如果放到足夠長遠的鏡頭之下,也一樣只是自然中的一環、一個過客。對它來説,它是拼圖的一塊。勝利者?如果沒有失敗者,又何來勝利可言呢,他們不過是共同組成了恢弘的自然圖景。所以我還是在批判某些人類追求勝利嗎?還是只是慨嘆汲汲追求勝利的人也許永遠不能達到他們所渴求的那種滿足。但他們還是要去經歷。
在此之下,批判他們并不是我的責任,相反我還要感謝,借由他們提供的案例,我可以體驗到那種求而不得的苦澀。而對於我自己來説,我能夠感受到自然所賦予我的自由嗎?去充分感受那種豐沛的慷慨嗎?正如野人(簡樸生活實踐者)所做的那樣,在人類社會中,依然可以享受自然賦予我們的自由。我能夠嗎?暫時的阻礙是什麽?有可能被我衝破嗎?我的渴望是什麽?去觀察和體驗,作爲人類的豐富和渴望,用自然賦予我的能力和視角。
我一直對於所參加的情意自然教育有一點懵懵懂懂,不知道到底是要怎樣(不是對於課程本身,而是對於我究竟要如何對待我同這課程的交互),和人的連結是自然發生的, 在自然的背景之下,人與人之間也更容易坦誠相見,表露出最真實的美好部分,是很重要的養分滋養心靈。可我能感受到,那對我來説不是最重要的。是什麽?我暫時還不知道。我能感受到的是,我并不想賦予過多作爲人類感情的投射到感受自然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我並不急於記錄下體驗,我想要直接體驗多於回味,我想盡量少地投入目前的思維品質。就讓它過去,就讓它飄走。我並沒有感到不安和遺憾。相反,我感到自由。我希望我做的事是出於自己的願望,如果剛好和他人的要求一致,那當然更好。
對於“教育”我也是尤其反感的,雖然“自然情意教育”的原則就是少教導多分享,可是對我來説分享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我能感到的是,對於目前的我來説,還沒有滿溢到流出的地步,我想更多地探索自己同自然的關係,而不是急著去分享。